(精選)年級工作計劃6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年級工作計劃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年級工作計劃 篇1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1)和(2)的數學教學工作。一(1)班共有24人,女生10人,男生14人,一(2)班是23人,女生12人,男生11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好說好動,精力難以集中,思維跳躍性大,課堂常規較差,尤其是傾聽的習慣和隨便插嘴的習慣。因此,本學期要立足于端正學習態度,提高積極性,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總復習。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6、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六、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七、20%后進生進步措施
備課時必須對學困生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上課時必須讓學困生提出問題,合作學習中必須讓學困生發言,輔導點撥時必須解決學困生的困惑,設計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并對學困生當面輔導”。
對學生因厭學輟學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積極采取幫扶轉化措施,采用教師和學優生對學困生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弱促強,幫助學困生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八、課時安排
一、認識圖形(二)(4課時)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3課時)
例13課時
例24課時
例32課時
整理和復習3課時
單元練習1課時
三、分類與整理(3課時)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9課時)
數數數的組成1課時
讀數寫數1課時
練習1課時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2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
練習1課時
擺一擺想一想1課時
單元練習1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
認識人民幣2課時
簡單的計算2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5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
整理與復習2課時
七、找規律(3課時)
八、總復習(8課時)
年級工作計劃 篇2
一、 學生基本情況:
1、我所教的一年級共有學生22人,其中男生13 人,女生9人。年齡結構:都是8、9歲的年紀。
2、通過上學年的教學發現:六周歲入學的兒童,無論在習慣養成、知識基礎還是接受能力方面都與城市六周歲半入學的孩子存在顯著的差距。通過教師延長學生學習時間的方法來提高學生成績,效果是事倍功半。另外,學生的家庭教育也需加強。
3、紀律情況:對在校一日常規比較了解。優秀學生學習努力,思想活躍,中等生及后進生在課堂活動中自覺性差,需要教師經常提醒。
4、干部情況:
(1)干部8人,組長5人。
(2)基本特點:組長能夠按照要求收發作業本,并在勞動、紀律、學習中表現優異,起到表率作用。
(3)存在問題: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生缺乏服務意識,只是簡單地認為當上班干部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獨立工作能力有待培養。
二、 工作目標
牢牢把握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品質和初步的自學意識,力爭90﹪的及格率。
三、主要工作
1、班級管理 以習慣養成為突破口,使絕大多數學生樹立良好的紀律觀念,具有良好的紀律表現。培養一批優秀的學生干部。
2、德育 以課堂教學和《品德與社會》課、小小故事會為陣地,努力使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并具有相應的道德行為。
3、安全及法制教育 以學校的安全法制教育月和《守則》《規范》為教育內容,聯合學生家長,共同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力爭使安全事故發生率為零。
4、勞動教育 以身作則,依據《守則》《規范》,結合班級及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與其年齡相符的勞動教育,力爭使學生愛勞動,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能。
6、體育 以學校開展的“陽光體育”為依托,為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體育訓練目標,力爭使學生熟練掌握跳繩這一簡便易行的鍛煉方式,提高身體素質,養成鍛煉習慣。
7、學習指導 堅持反思,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指導。
四、基本方法措施
1、以班會和品德課為主陣地,通過《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課堂教學。
2、上好閱讀課,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
3、針對學生成長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因勢利導,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4、通過班會、學校活動、家庭等途徑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5、實施班干部“輪換制”、“引咎辭職制”。
6、繼續實施學生評價改革,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成長動機。
五、各月工作安排
九月:
1、學生報到。上交暑假通知書第二頁,進行學生暑假活動匯總。
2、召開新學期家長會。
3、慶祝“教師節”。
4、通過《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5、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安全法制集中教育活動”。
6、“小小故事會”啟動。
7、組織學生參加校書法比賽。
8、迎“國慶”。
十月:
1、“小小故事會”。
2、指導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3、組織學生參加校書法比賽。
4、指導學生為長輩慶祝“重陽節”。
十一月:
1、“小小故事會”。
2、指導學生參加校課文背誦檢查。
3、組織學生參加校書法比賽。
4、期中測試。
5、召開家長會。家長和學生評教。
6、指導學習《小學生守則》。
7、安全演練月。
十二月:
1、“小小故事會”。
2、指導學習《小學生守則》。
3、迎接元旦書畫比賽。
4、組織學生參加書法比賽。
5、學生跳繩比賽。
6、慶祝“元旦”。
元月:
1、“小小故事會”。
2、指導學習《小學生守則》。
3、指導復習、檢測。
4、組織學生參加校書法比賽。
5、組織學生參加校優秀作業展。
6、評選優秀學生。
7、假期安全法制知識教育。
年級工作計劃 篇3
為了更好地為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數學課程的教學,在進行之前都制定了一份較為簡單詳細的工作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學生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后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的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內除法的教學。第二,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和感悟兩種不同的生活原型,從而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萬以內數的認識改變了原有的編排結構,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出現了數位順序表和近似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編排具有過渡的特點: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的筆算加、減法,為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作好準備。本單元還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安排了解決問題教學單元,以學生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為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二結合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適時安排解決問題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后,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內容包括“銳角和鈍角”“平移與旋轉”。與原有教材相比,“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明顯提前了,“平移與旋轉”是新增加的內容。在量的計量方面,教學克和千克,突出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質量觀念。在統計知識方面,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本冊教材還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扎扎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年級工作計劃 篇4
這學期起,我擔任六年級二班班主任,用努力營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整體理念開展本學期的工作。
一、班整體建設
1、培養有責任心的班干部,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熱情。
2、制訂更加利于班級建設的規章制度,確立一定的獎懲條例,并有比較合理的評價體制,有專門的同學進行考核和鑒定。
3、實行衛生包干制度,一人一崗,包干到人,中午,傍晚都要有例行的檢查。
4、各個班委有明確的分工,并且有督促的機制,有榮譽加分本和減分本記錄、考核,且與期末的各項先進評比掛鉤,力求公正、嚴格,使學生明確這些考核的目標和作用,達到管理和促動先進的目的。
5、小干部會議有目標明確,2周一次,職責分明。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二、班級日常的建設活動
1計劃與班干部一起制定班級管理條例,使班級管理、考評機制有量化依據。
2衛生崗位包干到人,由負責的同學互相監督執行。
3制定個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有計劃地落實措施。
4計劃在學習園地中經常將好的.作業以及班級近期活動開展情況的作展示。
5擬將考評成績與期末評選先進結合。主要考察學科成績,而著重考察學生日常的、、、的參與班整體活動的情況的。
三、班隊主題活動
1六月,搞一個班會。請幾位任課老師前來共慶。用板報作宣傳,贊美敬愛的老師,同學們自己組織文藝表演、
2在班級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
每個同學自己找出身上的缺點與不足,同時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與閃光點,互相督促、指正,爭取共同提高。
3開展學科競賽,讓每個同學找自己的競爭對手,在班級隊報上公布,擬在期中及以后評選進步明星,以作表彰。
四、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工作方面:
1、在班中開展多種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生活的,學會做人。
2、強調整體精神,加強整體互助精神,增強我為整體添榮耀的意識。
3、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和堅定的意志。
4、培養責任心和對學習、工作的熱情樂觀態度。
五、學習方面
1、抓好輔優補差工作,對學習困難學生要多鼓勵和幫助,、用多種形式,補缺補漏。
2、努力抓抄襲作業的情況的,做好早讀與晚輔導的安排。
3、與家長積極溝通,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況,鼓勵進取,爭做先進。
4、多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講究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并且經常用事實和道、指導學生。
5、培養堅韌的毅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努力在這一學期有大的進步。
六、其他。
做好兩課兩操活動,完成學校各項的任務,努力提高本班全體學生的各項素質,使本班在這一學期有更大進步。
年級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共有兩個教學班。班額較大,大部分學生都來自農村,學生對音樂知識了解甚少,但多數同學對音樂愛好有加,教師既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又要抓住學生的發展特點,讓學生從根本上接受和感知音樂,為學生的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共有九個單元,在每一單元中均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其中在這九單元中,演唱歌曲共有18首,分別是課本中表演部分規定的曲目。欣賞曲目共有8曲,通過以上曲目的欣賞,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和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這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它與以往的教材有一定的區別,只有對教材了解了,才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
本教材分為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每部分曲目都跟有律動、讀譜知識,而現行的實驗教科書是沒有單獨列出,在課本中有機動聯系在一起,欣賞沒有單獨列出,而是在每課的開頭,命名曲欣賞改為聆聽,這是一大不同之處。
三、教學目標要求:
1、初步學習用輕快、明朗、富有彈性的聲音唱好歌曲,了解時值,培養熱愛音樂的興趣。
2、初步了解音樂長短、強弱、高低,感受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不同時值。
3、學習木魚、碰鐘和鈴鼓的演奏方法。
4、學習u o 的正確發音方法。
5、通過音樂游戲、表演動作,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
6、學習欣賞簡單的樂曲,初步了解語言樂、語言使學生感知音樂的魅力,能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各方面的提高。
四、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本學期共有十八首學唱歌曲,這十八首歌曲都是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歌曲的感情、速度、力度,都要嚴格要求學生。在欣賞部分,學生了解曲目背景、唱會歌(樂)曲的主旋律是本學期欣賞部分的重點。
2、教學難點:認識碰鈴、響板、三角鐵、雙向筒和鈴鼓;認識聲音的強弱和長短。
五、教具學具準備:
1、投影儀投影片圖片 錄音機 磁帶
2、木魚碰鐘鈴鼓 雙響筒
3、動物頭飾
4、繩子 大鐘 小鈴
六、教學中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教學歌曲時,先向學生分析歌曲的情緒,應注意的`地方,發音方法
2、具體講解木魚、碰鐘等的使用方法
3、學唱新歌時,采用齊唱、輪唱、對唱、哼唱等多種方式
4、鼓勵學生自編自演
5、教學律動時,制作一些頭飾,激發學生表演興趣
6、欣賞教學時,同時放投影或錄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7、多讓學生動手演奏簡單的樂器
七、教學進度
第一、二周
(一)、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喜歡并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二)、能夠和大家一起整齊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三)、初步認識課本中的幾種音樂學習標志,嘗試以動作和語言表達活潑歡快的情緒。
第三、四周
(一)、能注意力集中地聆聽《快樂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樣聆聽音樂,學習以動作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二)、能夠整齊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繩》,學習用歌聲及動作表達活潑、歡快的情緒。
(三)、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第五、六周
(一)、知道國旗、國歌是祖國的象征,能夠以崇敬的心情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二)、能用自然親切的聲音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同唱一首歌》。能在歌唱中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能按圖意拍擊節奏、編創節奏、傳遞節奏。
第七、八周
(一)、能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睦相處。
(二)、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三)、在聆聽音樂中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物神態。
(四)、認識木魚、碰鐘,學習并探索演奏方法,練習為歌曲演唱伴奏。
(五)、能準確地朗讀歌謠,并讀出二拍子的強弱。
第九、十周
(一)、通過聆聽中外兩首搖籃曲,感受優美抒情、輕柔安寧的意境。體會本課主題“靜靜的夜”,學習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寶寶睡著了》,并能用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二)、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閃爍的小星》,用畫星星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音高的感受。
(三)、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用敲擊各種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體驗音的強弱。
(四)、用歡快的動作表演集體舞《星光恰恰恰》,體驗歡快的情緒,增強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第十一、十二周
(一)、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課主題——愛勞動
(二)、以不同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洗手絹》、《大家來勞動》,表達歌曲的內容。用動作感受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三)、能夠創編歌詞、編創動作表演,以及“勞動”主題的編創嘗試,并表現“勞動”的主題。
(四)、通過圖譜“走歐”的學習與實踐,掌握二分音符的時值。
第十三、十四周
(一)、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現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一起開始和結束。
(三)、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現優美抒情的音樂情緒。并能運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
(四)、能按節奏編創歌謠。
(五)、聆聽《野蜂飛舞》,想象音樂中所表現的野蜂飛舞的形象,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現自己聽后印象。
第十五、十六周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受音樂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布娃娃彈琴》、《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三)、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一)、通過聽《火車波爾卡》,《捉迷藏》、唱《火車開啦》,《躲貓貓》等音樂活動,表達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歡樂的情緒。
(二)、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并通過歌曲的游戲,養成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三)、能結合自己的感受填寫節奏,并能整齊地讀出三聲部節奏。
第十七、十八周
(一)、通過聽《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
(二)、通過唱《新年好》、《龍咚鏘》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緒。并能通過紅綢舞、秧歌舞步的學習,表現過年的愉快心情。
(三)、認識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勢,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伴奏。
(四)、能編創簡單節奏。
年級工作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學生情況:本年級學生家長教育水平整體不高,導致家庭學習環境一般,家長很少輔導學生,或者沒有能力輔導學生,多數學生靠課堂教學進行數學學習,比較少學生能進行預先學習。大部分學生上課積極發言、回答問題聲音響亮等,當然課堂習慣上仍需要繼續培養與加強。一部分同學基礎比較扎實,特別是二班,班級學生水平比較平均,上學期期末考試年級的不及格1人,一班的中下生較多,主要是對題目的閱讀能力比較低,應用題的理解能力較差,思維能力不夠好。本學期,需規范和訓練學生讀題、解題的方式方法,做到多動口,多思考。
知識分析:已掌握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計算簡單的四則運算,掌握了加、減、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初步認識了分數及正確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已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懂得了基本的位置與方向。掌握了統計的基本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2、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熟練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4、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5、會解答一些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會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6、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審題、仔細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7、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判斷推理能力、遷移類推能力、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9、努力做好培優工作,注重關愛學困生。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和三角形。
2、教學難點:小數的意義與性質、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位置與方向、三角形。
五、主要措施:
一、全班成績:
四年(1)班:平均分:86.12優分率:69%合格率:92.86%
四年(2)班:平均分:87.42優分率:75%合格率:97.73%
二、不及格的學生及分數:
四年(1)班:廖x(55.5)曾x(36)梁x(45)
四年(2)班:賀x(15)
1、加強整數的概括和系統整理,對整數知識建立系統的認識,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為分數和小數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對量的計量的復習和系統整理,知道數起源數,量起源量,為后面學習含有小數的名數轉化做好準備;
3、加強小數與整數、分數間的聯系,注重引導學生把已學的整數、分數知識遷移到小數,并區分它們的不同點;
4、在應用題中滲透函數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通過操作、實踐,加深對圖形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加強圖形之間的聯系;
5、注重思維過程的展開,教會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式來幫助理解題意,設計專項練習有針對性地解決難點,使學生便于對思考方法的掌握;
6、加強口算的訓練和力度(計算準確性及速度),強化如:25×2、25×4、25×8、125×4、125×8等算式脫口而出;
【年級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年級工作計劃08-01
[經典]年級工作計劃07-22
年級工作計劃[精選]07-26
實用的年級工作計劃03-11
關于年級工作計劃03-28
[推薦]年級工作計劃07-20
(精品)年級工作計劃07-20
(優秀)年級工作計劃07-20
年級工作計劃【優秀】07-21
年級工作計劃[通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