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總結[通用]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德育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德育工作總結1
工作已經進行到本學期末,我的“德育轉差”計劃也逐步擬定并實施。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我根據實際情況有條不紊地推進工作,以步驟和措施保證任務的順利落實,最終實現了計劃要求的目標。下面是我對本學期工作以及特別是“德育轉差”計劃的總結:
一、細心觀察“雙差生”
如果要成功地促進“德育差生”的轉化,必須先找到原因,切中“問題根源”,確定“病情”,并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不同的學生產生“雙差”原因各不相同,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本質上是“德育差生”。作為班主任,必須對事實做到心中有數,進行調查研究,否則將面臨更大的麻煩。
二、充滿愛心地幫助“德育差生”
曾經有位教育家將學校教育比做水池,而“教育的水”即為情感,愛心。如果教育喪失了情感和愛心,將成為一池干涸的水。教育的奧秘就在于情感和愛心。因此,教師必須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后進生,這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條。“德育差生”往往飽受自卑和負面情緒的折磨。如果教師真誠關心、體貼、愛護他們,就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他們的負面情緒就會轉化為積極的力量,逐漸上升。
三、懷有信心轉化“德育差生”
加拿大著名現象學教育家馬克斯·范梅曾指出:“在教育學理解的實踐中,我們的信任和同情心比任何其他品質都更為重要。”教師的最重要職責就是用自己的信任來幫助學生發掘和展示自己的生命力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去探索、去選擇、去實現自己可能性,以達成最充分的發展。目前,我們教育中的許多失誤源于我們不信任孩子的潛能、不相信他們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充滿信心,并堅信學生成長的潛力,積極探尋他們的閃光點,為他們打開轉化的閘門。
四、小學和高年級“德育差生”表現在任性、執拗、自我控制缺失等方面。
盡管學生知道哪些行為是與道德相符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但他們仍有時控制不住自己,表現為害怕困難或抄作業。由于缺乏堅持性,他們可能會先去玩而不完成任務,或者表現言行不一,說謊等。教師的主要責任是正確引導學生,使他們明確應該做的事情并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教師應該想出方法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和成功的快樂。其次,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生活,向學生展示他們真正關心的樣子。通過這種父母式的關懷,學生會改變自己的態度,并努力獲得教師的贊揚。
此外,教師不應忽視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教師會表揚和獎勵那些表現出色且完成任務好的學生。然而,對于“德育差生”,很難完成任務得到表揚。他們也想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贊揚,以及同學間的友誼。長期的不公平會讓他們對教師感到畏懼、冷漠、敵對;對家長則表現親近、疏遠,甚至陽奉陰違;對同學則感到討厭、怨恨,甚至想進行報復或惡作劇。因此,教師不應只對優秀的學生表揚,而應以真誠的態度對待“難教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獲得表揚,對學習感興趣,促進進步。同時,教師應該組織更多的集體活動,鼓勵表現出色的學生幫助“難教學生”,使班級共同進步、爭取榮譽。
作為班主任,我深刻地體會到,只有對教育工作和學生充滿真誠的`情感,才能在三尺講臺前開啟學生心靈之窗,闡述最能引導學生情感和啟示性的教育。只有通過幫助“德育差生”,我們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我們應該在教育的沃土上勤懇且充滿愛心,用信心摸索新的教育方法,燃起“德育差生”的心靈火苗。
人是會改變的,但無論是變壞還是變好,都有其條件限制。對于學生而言,如果教師只重視表現好的學生,而對“德育差生”不屑一顧,采用一些不良的教育方法,如變相體罰、疲勞訓練、諷刺挖苦、秋后算賬甚至趕出教室等,那么即使再有能力的教師,也很難管教好學生。因為學壞是容易的,而學好卻是很難的,“德育差生”的數量增多會對整個班級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因此,我認為,作為教師,我們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教書當然是應該的,但育人卻比教書更加困難。如果教師能夠育好一個人,那么教他書就不是難事。因此,對待“德育差生”,解決態度問題是最關鍵的。教師要由衷地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沒有愛的基礎,不管教育手段是什么,都不可能發揮出教育的力量。
德育工作總結2
校本德育課程是學校課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學校應將其納入學校文化建設總體規劃和課程改革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積極探索,有效推進,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自區教育局開始探索與之相適應的德育課程體系建設以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經驗和成果。區關于進一步加強德育課程建設的意見提出了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模式和課程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具體要求。這些經驗和要求為推進新課程改革和加強校本德育課程的建設提供了借鑒和指導。
以下是特別提出的布置:
一、提高對校本德育課程的認識。
課程結構是實現課程目標并轉化為教育效果的紐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國家、學科、選修等多個層面進行了調整,并將10%的課時給予了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因此,校本德育課程建設不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區德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分支,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保證和展示學校辦學宗旨和特色的`重要載體。各學校應該樹立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觀,把德育校本課程建設放在本校文化背景、學生差異發展等背景下進行研究,使其成為學科課程的有力補充,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積極穩妥地開發可供學生選修的德育課程,使區德育課程體系更加完善。
二、開發研究校本德育課程。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是校本德育課程的主旨價值,通過這種課程展示特色教育,落實學校育人宗旨。這種課程不是狹義的書本課程,而應該反映社區自然文化和學校文化,以期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豐富教育資源,促進教育質量提高。各個學校應根據自身特點深挖課程資源,科學研究課程設置,結合12年時間,開發適合學生選擇的校本德育課程,安排合理的課程時間,培養合適的課程教師,并探索合理的課程模式,加強課程管理來確保校本德育課程起到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作用。最后,區教育局將納入校本德育課程建設到德育評估指標中,以確保課程質量。
在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應以班主任為核心打造教育集體,這是區全員育人工程的重要途徑。為了實踐教育質量的新嘗試,應讓教育集體在校本德育課程中充分發揮作用。任課教師應認真執行各自學科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教育點,讓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課堂中得到體現。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參與校本德育課程的開發和利用,作為學生品德發展的導師,積極推進課程實施,而區教育局將通過優秀課展示評選等措施來檢查課程的實施情況。
德育工作總結3
在本學期中,我根據學校及政教處德育工作計劃,積極協助班主任,針對初三(11)學生的特點,以培養行為規范教育為突破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一、以身作則,引領規范行為
作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補充,德育輔導員不僅關注班級集體的健康發展,更注重個體的行為規范。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率先垂范,在行為上做到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用實際行動來展示自己的素質。我們要尊重學生人格,對文明禮貌要做到自己首先遵循;鼓勵學生互相尊重,搞好團結;監督學生的學習表現,督促他們書寫認真工整。
二、重視與家長的溝通,雙向管理孩子
學生的成長是需要家長、班主任以及輔導員的共同呵護。因此,我們需要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提供精神慰藉和指導。我們班級共舉辦了兩次家長會,詳細向家長介紹了學生在校的學習表現和個性特點,以期達到雙向管理的目的,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帶來更大的幫助。
三、注重學生的特長,提升全班學習成績
在學習園地中,我們展出了學生的優秀作品,并鼓勵全班向他們學習。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習上得到很好的成績,還在文學、報告等方面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我們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自信心的同時,鼓勵學生進一步追求卓越。
四、注重各項比賽,強化班級凝聚力
在本學期中,我們班級積極參加了各種比賽,并在比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賽是一個培養集體凝聚力、增強自信心的機會,因此,在比賽過程中,我們帶領學生不斷嘗試和進步,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檢驗班級凝聚力的'最佳方式是參加比賽。本學期,我們學校舉辦的兩個主要比賽是體育運動會和合唱比賽。盡管我們沒有太多的訓練時間,我仍然通過與班主任的協作,負責組織安排和課代表的帶領,帶領同學們進行課余訓練。此外,體育委員和文娛委員都擔負著各自的職責。在課上,我經常鼓勵學生認真投入、積極訓練,無論比賽成績如何,都應該給予肯定。比賽結果證明:努力總是有回報的。
五、注重班級文化活動的發展,豐富學生的生活
學生會活動和班會課的開展,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又可以培養他們的能力。通常在選題、安排內容和主持方面都由班級干部來負責。當然,我們也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并鍛煉自己的能力。本學期開展的活動非常豐富,例如表演課本劇《中國神火》、舉行中學生是否該喝酒的辯論比賽以及開展“安全記心中”主題班會等等。
【德育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德育的工作總結03-20
德育工作總結07-24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05-10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03-05
德育工作總結(精選)07-19
德育工作總結01-23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04-04
德育特色工作總結03-07
德育主任工作總結03-08
德育工作總結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