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級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總結范文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總結范文1
推進移風易俗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鞏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措施,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兩亭鎮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持續強化組織領導,認真調查研究,多措并舉,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摒棄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反對鋪張浪費,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陳規陋習,營造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環境,促進全鎮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
一是統一思想,提升認識,層層夯實責任。鎮黨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立以鎮黨委副書記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召開鎮、村干部會安排部署,要求鎮、村兩級干部高度重視,增強工作責任心,將移風易俗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為群眾辦實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件大事,及時安排部署,按時限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
二是強化措施,突出重點,落實三項工作。鎮黨委、政府細化工作任務,突出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規范管理紅白理事會、成立道德評議會三項重點工作,督促10個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規范運行紅白理事會、發揮道德評議會作用。紅白理事會要教育引導村民養成節儉辦事的良好習慣,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一般事不辦。道德評議會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評議活動,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活動,對村民中出現的好人好事、各類先進典型和不孝道、不誠信等反面事例進行評議,宣傳道德模范,幫教反面典型,實現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三是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夯實工作基礎。鎮機關以及各村充分利用廣播喇叭、宣傳車、板報、舉辦道德講堂、標語噴繪等形式廣泛宣傳,大力宣傳有關婚喪改革的法律法規,宣傳移風易俗的重大意義,引導廣大群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移風易俗,倡樹新風,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四是定期檢查,嚴格考核,確保取得實效。鎮黨委、政府將定期對各村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督促各村扎實開展工作,對沒有按要求開展工作、對全鎮“美麗家園·文明家園”建設工作造成影響的村,直接取消年終評優資格,并對村負責人進行問責。
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總結范文2
1.文明宣教方面:
赴掛鉤居委會開展基層黨建宣講2次;法制宣傳進工地活動1次;3月20日,邀請省住建廳張泉副廳長來洪開展“新型城鎮化”專題講座1次;推進“陽光規劃”,走進縣“政行風熱線”1次,縣電視臺現場直播;開展“城市規劃建設專場”電視問政活動1次。
2.氛圍營造方面:
為積極做好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在北京路、建設路兩個重要路段兩側建立公益宣傳廣告42個,出資3萬余元;在規劃局大門口建立文明創建大型宣傳展示牌2個、展板2個、花圃地面文明提示牌10余處,出資2萬余元;按照全縣“四城同創”統一部署,張貼宣傳標語、圖片120余處,懸掛橫幅6次。
3.志愿服務方面:
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文明城市創建、城市衛生環境營造等各項志愿服務14次,累計420人次;深入小區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知識問答志愿活動,開展社會調查,普及創建知識,提高社會參與率;有力協助縣創建辦工作,利用專業技術劃定國家級衛生城市創建各單位的衛生包干范圍,保障創建工作的`有序開展。
4.典型推介方面:
積極開展“我邊好人”等各項典型選樹的評比和推介工作,讓好人站在社會精神文化建設的第一線;我局同志榮獲縣“優秀志愿者”光榮稱號、我局工會榮獲縣“模范職工創建之家”先進集體光榮稱號;在新華日報、日報、報、縣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上及時宣傳我局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舉措和成效,引領社會輿情;在全縣80多個部門網站中,我局榮獲縣“十佳部門網站”稱號。
下一步工作:
一是繼續開展好湖區“微愿望”為湖區漁民子弟助學圓夢等各項志愿者活動,助力社會發展;
二是繼續做好掛鉤幫扶、節日慰問、我為黨的生日添光彩等各項活動,提升文明程度;
三是有序組織開展好道德講堂、警示教育等活動,強化創建氛圍;四是強化服務意識,全力做好136個城市重點項目建設的規劃服務工作,提升城市形象。
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總結范文3
我社區緊緊圍繞和諧、文明、發展這一主線積極搭建“平安創建”這一平臺,廣泛開展教育創安,科技創安、文化創安活動。以人防、技防、設施防范,重點整治為手段,全力構建平安社區,促進了全社區和諧穩定發展。
一、強化領導,完善平安創建的分解機制
年初,我們以責任書的形式將綜治工作各項目標分解到各單位、各街道,確保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派出所、司法所深入抓,每季度進行監督,嚴格考核、獎懲兌現,促進了全社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強化宣傳,完善平安創建的教育機制
普法教育是教育創安的具體體現,今年是“五五”普法的中期,我社區依照年初規劃,認真開展自查,充分利用宣傳資料,以會議代訓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從安全生產、民爆物品的管理、教育到奧運火炬傳遞及奧運會期間的安全等宣傳教育開展的有聲有色、堅持不懈地發邪教,推進了平安社區建設,廣大干部的平安創建意識,遵紀守法意識明顯加強。
三、健全檔案,完善平安創建的關懷機制
社區綜治人員的工作難點是對重點人員的打擊、防范與幫教。為此,與派出所對重點人員進行排查,全面了解重點人員的`基本情況,對社區的三名刑釋解教人員進行談話,簽協議,成立綁架小組,為當事人解決實際問題。
四、開展矛盾排查,完善排查調解得長效機制
矛盾糾紛排查調解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我社區堅持每半月在全社區范圍組織一次排查,經常召開矛盾排查協調會,分析情況,制定措施,落實責任。
五、強基固本,完善平安創建的聯動機制
加強三項工程建設。為此,我社區狠抓隊伍建設,綜治辦和派出所司法所以及科技防范建設。一是抓好天網工程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層網絡建設,并在此基礎上健全完善了各類工作臺帳,規范了各類登記、記錄、提高了工作水平。充實了綜治隊伍,提高了人員素質,改進了工作方法,工作作風,加強了日常巡邏隨班,做到記錄齊全,處理及時;二是狠抓天眼工程建設,加強防火值班巡查。對重點單位部門推行物防、技防,相結合。
總之,我社區的平安創建離不開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離不開社區干部的積極配合,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努力和完善。
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總結范文4
XX區農機化工作總站(以下簡稱總站)以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協調發展的原則,現將精神文明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支部自身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在支部自身建設上,把精神文明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開展“爭當優秀黨員,我為支部做貢獻”活動,調動每位黨員干部積極參與此項活動,帶動單位全體干部職工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興起學理論、學技能、比本領、爭先進的風尚。
二、訂閱黨報黨刊和專業書刊,方便查閱和學習。
書籍能幫助人類陶冶情操、增進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此,總站訂閱了《人民日報》、《求是》、《實踐》、《農機科技推廣》等報刊和專業書刊,便于廣大干部職工隨時查閱、抄錄。
三、以節日、事件等為依據,開展品德教育。
利用“五四青年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以及民間傳統節日,開展愛國主義和職業道德教育。利用母親節、父親節等開展家庭美德教育。
四、積極參與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活動。
在“清除白色垃圾,創建綠色家園”活動中派出了10人小分隊參與社區集中行動;在《風雨彩虹》、《母親快樂》影片播放中,更是主動購票,踴躍參與;在“黨員進社區我為社區做貢獻”活動中,加強宣傳、組織引導,多辦實事。
五、爭做文明市民。
總站開展“文明職工”、“五好家庭”、“文明科室”評比活動,輔以三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的`教育,加之黨員干部以身作則,起到了表率帶頭作用,形成講文明話、辦文明事,爭當文明市民的氛圍。
總之,經過上半年的努力,使每位干部職工都能按照基本道德規范辦事,為了使單位精神文明工作更進一步,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總結范文5
今年來,寄料鎮黨委、政府以精神文明建設為統領,共舉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人員教育培訓班12場次,5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等資料1000余份,文明禮儀、道德素養等內容20xx余份,各村也分別利用廣播會、專題座談會、等形式,向廣大村民傳授精神知識,從而使廣大群眾的素質普遍提高。
一、領導重視
年初,鎮政府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教育培訓領導小組,各村也相應安排了一名專人負責培訓的組織、登記工作,形成了網絡化服務。
二、提供了后勤保障
鎮村兩級為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者教育培訓,從人力物力上都給了很大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專門用于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并在在鎮政府四樓會議室設立了專門的培訓教室。
三、豐富了培訓內容
一是采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充實知識。
全面系統學習了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汝州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汝州精神、文明村創建實施方案、“十星”文明戶評選等知識,使參訓者由外行變成內行,成為一批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方面的技術骨干。
二是采取有的放矢的形式充實知識。
如針對文明村的創建、“十星級”文明戶的評選等,就具體細節進行了專業的'培訓。使各申報村在創建過程中有的放矢,不走彎路,順利申報成功。同時也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給他們帶來的實惠和好處。
四、加強了綜合管理
為了全面提高農民素質,我們在培訓過程中堅持打有準備之仗,制定了確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購置和印發了適用對口的教材、講義,請來有專業技術的老師。每培訓一次,做到“四有”,即有學員簽到冊、有學習記錄、有照片資料、有信息報道,使培訓活動步入經常化、制度化的軌道。
五、存在的薄弱環節
一是學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筆記不完整。二是對培訓的典型經驗掌握不全面,信息報道不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