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工作總結通用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業生產工作總結通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通用1
一、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統計工作水平
我們對應泰州市農委的要求,根據《農業統計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辦法》進行了細則完善,對本系統農業統計工作進行了進一步規范和目標管理。對上級主管部門布置的統計工作任務,按規定按要求組織實施,進行統一扎口規范、審查、核實、提供、公布本部門范圍內的統計數字,確保了統計數據的質量。對上級各部門布置的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服務業、農業生產綜合、農產品及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等統計月報、定報、季報、年報等專項業務工作,都能做到全面、準確、及時、規范,保質保量,并按要求形成書面分析材料進行報送。將年度報表、相關資料及分析材料分別裝訂成冊,分門別類地進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條。我局的計劃統計工作獲得了泰州市農委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繼續在四市兩區中處于先進行列。XX年、XX年被泰州農委表彰為系統計劃統計工作先進集體。
二、積極開展農業生產形勢分析研究和職能工作情況調查,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
按照泰州市農委、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局領導的要求,我們經常組織開展農業生產調查研究,認真進行生產形勢分析,為上級領導決策和指導全市的農業生產提供服務。
今年來主要是按季度開展了農業生產和經濟形勢的調研、預測、分析工作,及時總結研究各階段生產中的情況和問題,提出建議,形成專門材料上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關部門,并在上級各有關部門召開的經濟形勢分析、情況調研總結等會議上進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農委及市政府和局領導的要求,組織開展了觀光農業、休閑漁業、現代農業發展及高效農業規模化建設等五次專項農業調查和分析,并形成了專門材料、報表等進行了報送。
為了確保系統全年各項職能工作任務的全面完成,將上級各部門對局和局對各單位、鄉鎮的考核任務專門擬文進行了分類匯總,并就有關事項進行了詳細說明和明確。全年分三次對系統各項職能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匯總并報局各位領導參考。
另外,結合職能工作的開展,還進行了系統農業招商引資、鄉鎮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的調查分析,累計全年共組織進行農業生產調查十四次,超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農業調查等任務指標。
三、認真做好規劃、計劃、政策意見制定等項工作
一是組織進行了XX年農業重點工作目標的.調研,制訂了《XX年泰興市農業重點工作及考核辦法》,以市委辦文件形式下發,將考核結果納入市對鄉鎮農村經濟工作百分考核,為促進系統職能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據市政府編制“十一五”農業發展規劃及有關專項規劃的要求,我們組織全系統各單位及相關專門人員對十五期間我市農業發展的成效進行了總結,客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結合國家、省、市新時期發展現代農業的方針、政策和總體規劃,完成了泰興市農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和“十一五”期間政府投資農業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三是根據局領導的安排,和辦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農業系統目標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見。根據省委[XX]2號文件精神,配合農工辦完善了我市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關的政策性意見。
客觀分析全年的工作,雖然做了一點瑣碎的事情,取得了一點成績,但也存在許多的不足,XX年,我們將繼續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科室職能的履行和發揮,按照“編制計劃,切實可行;提供信息,準確可靠;農情調研,經常深入;事務管理,系統規范;為農服務,熱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務承諾,從嚴要求,從現在做起,進一步加強學習,開拓創新,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認真的改進和提高。
一是多到農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研究,切實提高農業調查與研究的廣度和結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數據、材料分析情況的現象,充分發揮本科室為農業生產指導和決策提供服務的作用。
二是進一步提高農業統計工作的計劃性、時效性,提高組織和協調水平,在系統內部積極開展業務學習、競賽、評比等項活動,促進農業統計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提高各項業務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使科室的整體工作情況在泰州市農委系統繼續保持先進水平。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通用2
20xx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受到較大沖擊,其中以勞動密集型、中小型、傳統型受到的沖擊尤甚。從總體上看,我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不合理的情況還比較嚴重;一些企業、一些行業原料的利用率還不夠高,能源消耗還偏高,對環境的污染還偏大,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為此,就需要認真落實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大創新力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搞好質量安全,促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健康發展。
第一,加強要素創新力度。促進農產品加工結構調整。一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不斷推進原始創新、引進再創新、集成創新,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繼續搞好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建設,切實搞好農產品加工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的篩選;并在此基礎上,強化農產品加工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的聯合攻關力度,搞好農產品加工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推廣和技術對接。二是加大管理創新力度。引導企業加大企業管理力度,實現節本增效,以拓展利潤空間:倡導加強行業管理,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惡性競爭問題,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三是加大人才素質創新力度。加大農產品加工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力度,提高其現代管理水平;加大技術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著力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加大職工的在職培訓和職業技術開發力度,提高其操作技能。通過加大要素創新力度,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由原來的以損耗資源能源勞動力資源為主轉向以要素創新為主的發展軌道。
第二,注重發展戰略性新型行業,促進農產品加工結構調整。從總體上看,戰略性新興行業為新能源、新材料、新產業,新能源就是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新材料促進產業發展的新的特殊材料,新產業就是由新技術產業化而形成的新興行業。對農產品加工業而言,新能源就是要突出搞好生物質能源,特別是液態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新材料就是用普通的農產品原料生產出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海南的椰果集團用生物技術能夠從椰子汁中制成人造皮膚和用于航天的材料等新材料,利用生物技術同樣可以從農產品中提取出其他特殊材料;新產業就是新技術在農產品加工業應用所形成的新興農產品加工產業。要十分注重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技術在農產品加工中的應用,促進農產品加工平衡式、可持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要高度重視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的應用。在農產品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副產物。通過對副產物的三大利用,以利于三大安全,即食品化利用可增加食物總量,有利于促進糧食安全;能源化利用可增加能源總量,有利于促進能源安全;資源化利用可減少三廢排放,有利于促進生態安全。通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新興產業在農產品加工業中的比重,從而優化農產品加工產業結構。
第三,注重集群發展,促進農產品加工結構調整。加大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建設力度,引導以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為核心,實現產加銷、貿工農、產學研一體化式集群;加大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設力度,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加工園區、開發區和小城鎮集中,從農產品加工的企業集中發展實現農產品加工的產業集群發展,并為小城鎮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業支撐;加大東西合作力度,引導東部農產品加工企業向中西部轉移,在促進區域發展中實現農產品加工企業在更大范圍上的集群發展。通過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集群式發展,改善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布局結構。
第四。搞好質量安全。促進農產品加工結構調整。搞好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監督、規范力度。繼續抓好重點行業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生產技術控制規范,完善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繼續搞好農產品加工國際標準跟蹤,實現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接軌。同時,注重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抓好質量安全工作。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職工都要講道德,用高尚的品德保障產品的品質,再用好的品質去創造好的品牌;把好原料進廠環節、加工生產環節、產品出廠環節,把不合格的原料擋在企業外,保障加工過程不產生不安全因素,避免不合格的產品出廠;進一步完善企業的質量安全標準、質量安全控制、檢測檢驗三大體系,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由以追求數量為主轉變為追求質量安全為主。
總之,通過進一步落實中央的要求,扎實推進農產品加工結構調整工作,在結構調整中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我國農產品加工健康發展,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城鄉統籌、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通用3
為了加強對農業機械的監督管理,確保農機安全生產,根據《農機化促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和農業部第42、43、72號令《拖拉機登記工作規范》的要求和××省農業機械管理局《關于開展20xx年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其駕駛人年度檢審工作的通知》和××市農業機械管理局《關于開展20xx年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其駕駛人年度檢審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規定,我所上下一條心,牢記“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本著“為農民服務、對農民負責’的宗旨,認真務實地完成了此次年檢工作。
一、精心準備,做好年檢基礎工作
市局對20xx年拖拉機年檢工作進行了精心組織、周密布置,局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長曠勁松任組長,監理所、管理股、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年檢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全市20xx年年檢工作動員大會,在會上局長瞿運生同志嚴格要求年檢工作人員依法辦事,嚴格遵守年檢工作紀律,講究工作方法,多向農民宣傳黨和政府對農機方面的政策和法規,做好農機窗口服務工作。此次下鄉年檢工作,市局局長瞿運生,分管副局長曠勁松,多次下鄉督促檢查年檢工作并與參加年檢的農機手親切交談,了解農機駕駛員的情況,聽取他們對農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取得了農機駕駛員的信用,贏得了農機工作的主動,得到了農民朋友的一本文致好評。
拖拉機年度檢驗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每年的上半年是農機部門對拖拉機的集中年檢期,針對拖拉機年檢率逐年下降并成為構成農機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為促進全市農機工作協調發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我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工作思路,通過調研,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拖拉機年檢率: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機手對年度檢驗的認識。我所組織機車所有人和駕駛員進行安全駕駛知識培訓,執勤隊派員授課。我們還通過電視、標語、張貼宣傳通告、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機法律、法規,形成強大的輿論引導氛圍,增強農機手、農機戶的法制觀念、農機安全生產觀念和自覺接受農機部門管理觀念,消除對拖拉機年度檢驗沒有必要性的錯誤認識,變強制性參檢為主動、自覺參加檢驗。
2、由于拖拉機主要用于農田作業,個別農機戶對拖拉機年檢認識不足,對下發的集中年檢通知關注不夠,造成農機戶不能按時參檢。我們充分利用拖拉機檔案信息,給農機手打電話、發書面年審通知,提示農機戶按時參加年檢,科學有效地提高拖拉機年檢率。
3、采取便民措施,提高服務質量。為方便農民,我所成立拖拉機集中年檢組,配備齊全,微機、照相、噴漆噴字號、檢測等設備和各種監理業務需用的證件表格,到鄉鎮、拖拉機保有量集中的村開展年檢工作。凡符合規定的監理業務做到一次辦完手續,讓農機戶切實感受到主動參加拖拉機年檢、辦理齊全證件帶來的方便、快捷。
4、提高監理執法人員素質,規范監理各項業務。農機監理規范化建設是提高監理執法人員素質、規范監理業務的要求,是提高農機安全監理行業自律水平、全面規范農機安全監理行政行為的有效途徑,是取信于民,保證社會公平、公正的基礎,以此讓農機管理工作得到農機戶、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認可。
二、嚴格檢驗,確保農機安全生產
拖拉機年度檢驗是法律法規授予農機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是農機監理部門履行職責,加強監管,保證農機安全作業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對拖拉機進行年度檢驗,能夠有效地提高廣大農機手對安全生產的認識水平,改善拖拉機的技術狀況,進而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保障農機安全生產。在車輛檢驗中,我所檢驗工作人員嚴格審查證件,仔細核對車輛的發動機號碼、車架號碼、車型、顏色是否與行駛證記錄相符,有不符情況的待查明原因后再進行處理。車輛檢驗中嚴格按要求檢車,對不合格車輛要求修復后進行復檢。對于要求上線檢測的三、四缸機車,做到了無上線檢測報告單,絕不簽章。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條規定,此次年檢一律參加機動車交強險和機動車駕乘人員意外傷害險,不參加保險的車輛,監理員不得辦理年檢手續。
三、齊心協力,年檢工作顯成效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搞好安全生產活動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加強全市農業機械的安全生產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使農機安全生產在一個良好的氛圍內得到發展,為××市經濟發展做出了農機人的貢獻。在農機年檢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全市一次性檢審拖拉機449臺,年檢合格率達100℅,比去年同期大副上升。我所工作人員本著為人民服務信念,在工作期間認真務實,公平,公正,得到了農機手們的一致好評,也由此增強了他們對農機部門的信用,也增加了他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
今年我所年檢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今后的工作還很艱巨,農機安全監理工作要與時俱進,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安全、祥和的寬松環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通用4
我縣農業發展的空間大、基礎好,農業產業在我縣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縣40萬人口中有30萬是農業人口,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其他10萬人所從事的職業也與農業息息相關,“三農”工作搞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縣域經濟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因此,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我縣的農業工作做的非常出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工作成果。特別是近幾年來,在農口戰線廣大干部職工和農工(民)群眾的精誠團結、共同努力下,我縣已由傳統農業步入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階段,也多次在全省農業發展中獲得榮譽,農村人均存收入等指標也在全省綜合排名中名列前茅。在今后的“三農”工作中,全縣上下要發揚成績,倍加努力,對遇到的困難,我們要集思廣益、共同研究,努力加以解決,推動“三農”工作再上新水平,取得更新更大的成果。
剛才,縣直涉農部門的工作匯報,都能夠圍繞中心、結合實際、抓住重點、創造性地構思和謀劃各項工作,這些我都贊成,關鍵是要在實踐中不斷升華、開拓創新、抓好落實,把既定的發展目標和工作舉措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不斷提升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工(民)增收。下面,我重點強調以下幾點意見:
一、要突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要結合市政府實施稻子、鴨子、蟹子、棚子“四子登科工程”的有利契機,認真分析形勢,聯系實際,發揮傳統優勢,選擇優勢產業,通過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努力把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提升整體競爭力和綜合效益。今年初,縣委、縣政府已經制定出臺了扶持肉鴨養殖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肉鴨養殖倍增計劃”,即在縣財政籌資1000萬元加大投入、協調金融單位提供支持、積極對上爭取資金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引進櫻桃谷鴨等新品種,建設一批高標準養殖小區,扶強做大肉鴨養殖加工龍頭企業,確保今年全縣肉鴨飼養量達到3000萬只,到20xx年飼養量突破1億只。同時,也要逐步推進棚菜生產、水產養殖等朝陽產業加快發展,在水稻種植工作中大力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和測土配方施肥等新技術,發揮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的帶動作用,逐步形成規模化、多元化、標準化的農業發展格局,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帶動廣大農工(民)群眾共同增收致富。
二、要加大投入,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國家、省、市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度,我們每年通過財政投入、對上爭取和自籌資金等方式投資超億元,應該說在資金的投入上是逐年遞增的,這對我縣新農村建設快步向前邁進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也使廣大農工(民)群眾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嘗到了甜頭兒,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在下步工作中,我們要深刻理解“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二十字方針的精神實質,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具體落到實處。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對水、電、路等外部公益環境投入力度很大,效果也很明顯,特別是在農村危房險房建設上更是大力傾斜、全力解決。希望各鄉鎮在會議之后,結合本鄉鎮實際抓住重點、抓好落實,尤其要全力抓好“村容整潔”這項工作,在水、電、路、房這四項基礎性民生工作上,高度關注、加大投入力度。這里,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在道路建設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力爭實現黑色路面村屯通、屯屯通;在綠化美化上,要多栽花種草、多植樹造林,建設“環村林”、“環宅林”,力爭把現有黑色路面全部覆蓋;在新型能源使用上,我們要積極探索和引進適合我縣農村使用的新技術,讓我們的廣大群眾從煙熏火烤的生活中解脫出來,使其居住環境得到大大改善,達到節約、環保、健康的效果,讓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惠及群眾。
三、要強化引導,充分調動農工(民)群眾積極性
發展依靠群眾,發展圍繞群眾,發展的成果更要廣大群眾共享。因此,在下步工作中,我們要重點抓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關系廣大群眾生產生活的民生工程,進一步調動廣大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廣大群眾通過我們的工作,真正實現致富增收、生活幸福。
一是要大力實施涉農民生工程。要關注關心、傾心傾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和生產生活實際的民生工程,重點實施好村屯道路硬化、環境綜合整治、沼氣池和秸桿氣化站修建、安全飲水自來水管網改造、標準化種養小區建設、農田水利工程、土地開發整理以及有線電視“屯屯通”、文體廣場建設等民生工程,讓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變化,進一步增強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和勇氣。近年來,“三農”工作一直是黨中央關注的重點,作為基層的農村和農業工作者,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上級的工作方針,抓住機遇,克服困難,結合本地實際,千方百計研究新辦法,采取對上爭取、市場化運作和工業反哺農業等多種形式,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均衡發展,一體化發展。
二是要廣泛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我們的執政基礎是老百姓,實施富民惠民工程、發展規模經濟、開展集中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都是以群眾利益為根本。因此,關于涉農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公開透明,這其中包括引領致富道路、解決縣域經濟整體發展與局部利益沖突等方面。在決策之前,我們都要廣泛搜集信息,積極征求群眾意見,多一些調研、多一些聽證,充分掌握他們的所求所盼,充分考慮他們的承受力,讓群眾廣泛參與、深入了解、真正理解,實現民主評議、民主管理,使決策成為群眾的一種認知、一種共識,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百姓生活中的解惑人、貼心人,才能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農業生產個人工作總結04-11
農業生產實習報告01-28
it工作總結12-31
工作總結10-29
學區工作總結 學區 工作總結|學區12-18
工作總結:市招商引資工作總結01-16
小學音樂工作總結工作總結02-11
個人工作總結:倉庫工作總結與計劃02-11
倉庫工作總結,倉庫工作總結報告11-21
鐵通工作總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