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組討論工作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組討論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組討論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學生的參與不夠,參與不平均
學生的參與度低,參與不均衡,是課堂討論效率低的主要表現,也是課堂討論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思想品德課小組討論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學優生往往參與機會更多,扮演了一種幫助人的角色,學困生卻成了聽眾,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其他學生處獲得信息,致使他們在討論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比班級教學中的收獲還少。更多的學生把討論學習看作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不是學習的方式。他們的合作不夠主動,往往處于被動,因此很難內化為能力。討論過程中,學生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但在小組活動中經常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這就直接影響了討論的順利展開。學生對討論不感興趣,討論的積極性不高,一部分學生成了活動的旁觀者和局外人。沒有參與,主體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就無法實現。學生參與度低的主要原因是討論小組的組建不當。組建討論小組是課堂討論的前置程序。小組組建是否得當會影響課堂討論的效果好壞。小組的建立要體現全人發展的要求,即全體學生的發展和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使每位同學在課堂討論中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都能暢所欲言、參與討論,而不是僅作為旁觀者。
二、論題選擇不當
論題選擇不當是小組討論效率低下的內在因素。論題是從情景材料中抽象出來的進行小組討論的主題,它所要解決的是“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選擇什么論題展開小組討論,決定討論的方向,關系到課程目標的達成,從廣義上說關系著教學效果。論題選擇不當,從局部來看,討論也許非常成功,但從教學內容的全部來看,違背了效益性原則,這種教學也是失敗的。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是成功運用課堂討論模式的保證。好的討論問題首先必須精確,要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問題的性質:事實性、解釋性或評價性;其次不要太寬泛,具體、特定的問題有助于引導討論的方向;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問題應該反映真正的疑問。選擇切合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的論題,是提高學生討論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的內在動力。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情景,生成問題,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可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把電、光、形、聲等多種媒體巧妙地組合起來,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且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動聽的音樂、妙趣橫生的益智游戲能把學生帶入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會學、愿學和樂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提出論題,激發學生濃厚的討論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課件能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由此可見,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了美好的學習情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課件不僅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更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合作探究提供了雄厚的基礎。
三、討論不夠充分
課堂討論沒有時間的保證是課堂討論效率低下的外部因素。課堂討論的步驟有創設情境、選擇論題、小組討論、組間交流、教師總結等。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討論是課堂討論程序的核心步驟,應使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在討論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有些教師誤認為新課堂就是小組討論課,一堂課組織多次小組討論,卻沒有時間的保證,每次討論沒有充分展開,就匆匆結束。討論過多過濫,討論走過場,討論不充分,影響學生的討論積極性,也不可能達到課堂討論的教學目的。教師指導全班進行討論時,應注意不要充當控制的角色,要鼓勵學生傾聽彼此的意見,學習運用課文提供的資料證實自己的觀點。討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問題是呈開放性,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每個問題都要讓學生充分地發表意見,接受各種合理的解釋,對不適當的回答不要否定,而要進一步提問予以引導,重要的是討論的過程,而不是討論的結果,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批判性思維。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起協調作用,把握討論的時間,提出討論的總體要求。在思想品德課教學特別是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站在前面,教師站在后面,情感在前,道德在后,事件在前,概括和抽象在后。
【小組討論總結】相關文章:
小組討論工作總結06-28
總結展望工作總結07-19
鋼結構工作總結總結06-10
技術總結工作總結05-18
轉正總結工作總結06-03
經典誦讀總結12-31
關于技術總結工作總結05-18
鋼結構工作總結總結(熱門)06-10
雙減總結工作總結05-25
鋼結構工作總結總結(熱門)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