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固廢實習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固廢實習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實習時間:
20xx年10月26日
二、實習地點:
沙子口污水處理場
小澗西城市垃圾填埋場
三、實習目的:
1、參觀沙子口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堆肥現場,讓我們能更直觀的了解、掌握污泥的濃縮、脫水、干燥以及堆肥工藝流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課本中死板的知識在現實中展示在我們面前,幫助我們把知識運用到生產工作中去,提高我們的理論與實踐水平。
2、通過參觀學習小澗西城市垃圾填埋場,讓我們對課本上關于垃圾填埋處理方法有了更感性的認識,對現代社會垃圾處理現狀有了直觀的感受,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多了一份崇敬和責任感。
四、 實習單位情況介紹:
4.1沙子口污水處理廠是由嶗山區政府授權青島海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一期占地41.7畝,設計進水量為2.0萬噸/天;二期工程占地32.85畝,增加處理能力3.0萬噸/天。沙子口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城市污水,我們參觀了沙子口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流程,以及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進行進行好氧堆肥的過程,這種堆肥工藝在青島尚屬第一家。
4.2小澗西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隸屬于青島市固體廢棄物處置有限責任公司,一期工程占地26.88萬平方米,建有衛生填埋場、填埋場防滲系統、垃圾滲濾液收集、導排及污水處理系統等工程,2002年5月投入試運行,日填埋生活垃圾量為1700噸的設計處理能力目前已超過3300噸;污水處理站設計處理能力為200噸/日,由于運行時間長,設備老化,目前實際處理能力為150噸/日,綜合處置場產生的垃圾滲濾液已超過400噸/日,嚴重超過了正常污水處理能力,其臨時存貯近20萬立方垃圾滲濾液和無組織排放的垃圾滲濾液是很大的環境隱患;二期擴建工程于2009年5月開工,預計今年4月完工,總規模為1050噸/日。近幾年,青島市民產生的生活垃圾與日俱增,原計劃可以再使用十多年的小澗西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大約還有兩年就要填滿了。
五、實習內容: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固體廢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工農業所產廢物以及污水污泥等,排放量日益增多,這些源源不斷、大量產生的固體廢物,已成為一個困擾經濟發展、污染市容環境、影響市民生活的社會問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就因此占據了社會生產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常用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主要包括衛生填埋技術、焚燒處理技術和堆肥技術。
垃圾的處理工藝總體上要服從“三化”即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全過程管理的要求。垃圾由車輛按規定的路線經過地磅計量后運至填埋作業單元。經推土機或壓實機攤鋪后,由壓實機分層壓實。當每層達到規定的壓實厚度后,再覆土使垃圾不暴露。最終構成一個填埋單元。依次堆至設計標高。為防止填埋過程蚊蠅孽生,每日垃圾壓實后及時覆土,并定期進行撒藥以保持較干凈的工作環境。另根據情況,有時需要對垃圾進行破碎和噴灑藥液。
5.1沙子口污水處理廠的堆肥工藝
堆肥是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機物不斷被降解和穩定,并生產出一種適宜于土地利用的產品的過程。堆肥一般分為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兩種。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情況下有機物料的分解過程,其代謝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和熱;厭氧堆肥是在無氧條件下有機物料的分解,厭氧分解最后的產物是甲烷、二氧化碳和許多低分子量的中間產物,如有機酸等。堆肥技術由于二次污染小,可有效實現有機物質的資源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沙子口污水處理廠對污泥就是采用好養堆肥的處理方式。
我們跟隨工程師了解了好養堆肥的工藝流程:首先初沉池污泥進入初沉池排泥泵房,然后把污泥導入污泥脫水間,部分污泥經二沉池配水井進入剩余污泥泵房,最后也進入污泥脫水間,然后進行好氧堆肥。
通過工程師的講解,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堆肥的工藝流程,溫習了堆肥的原理及步驟,好養堆肥是在有氧情況下有機物料的分解過程,其代謝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和熱。通過堆肥化過程,有機物由不穩定狀態轉變為穩定的腐殖質物質,堆肥產品不含病原菌,不含雜草種子,而且無臭無蠅,可以安全處理和保存,是一種良好的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肥料。
好氧堆肥通常由前處理、一次發酵、二次發酵、后處理及貯藏等工序組成。城市污泥經機械脫水后,不能直接用來堆肥,必須預先經過適當調理。可以將脫水污泥與蓬松劑以一定體積比混合,也可循環上批堆肥產物作為調理劑。污泥與蓬松劑的混合、搬運、砌垛等操作通常采用小型鏟車進行,為防止臭味外逸,最后將垛的表面覆蓋一層過篩后的厚約20cm的堆肥物,以吸附惡臭;需進行強制通風,堆肥堆積2-3天后開始通風,通風方式可以采用堆肥溫度或氧氣反饋裝置自動調節,也可通過定時器控制風機的工作,使物料和水分能均勻一致的分布;高溫期過后,將堆肥移動到后熟期,并停止通風,讓其后熟,期間可以每周翻堆一次;然后進行干燥,可以采用自然露天晾干的方法,也可以重新將鼓風機開啟,保持大風量來驅逐水分;最后篩分,篩分可在干燥前進行,也可在干燥后進行。
5.2青島小澗西垃圾填埋場實習
青島小澗西垃圾填埋場日均接收來自青島市區以及嶗山、城陽兩區的垃圾3300多噸,垃圾總量已達到600多萬立方。這些垃圾在大型固體廢棄物轉運站進行加工后,被運到小澗西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進行填埋或堆肥。
經過工程師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均勻分布在填埋場中的一個個黑色柱子就是氣體收集井。由于垃圾填埋場在處理工藝中有大量沼氣發酵產生,這些氣體如不及時排放出去,就可能發生爆炸,但沼氣是一種溫室氣體,自然揮發出去會產生溫室效應 ,對地球環境有害,所以小澗西收集沼氣發電變廢為寶,小澗西垃圾填埋沼氣發電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開工建設,將在不久后投入運營,該項目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沼氣發電項目。填埋場上的氣體收集井將收集的沼氣送入預處理系統,除去沼氣中的水份、雜質,再通過加壓,然后沼氣進入發電系統發電,處理不完的氣體直接送入火炬系統,點燃到達一定溫度,進行無害化處理。
工程師還介紹到,傳統的垃圾堆肥是在垃圾層上覆土,但是這樣不僅浪費資源,并且工藝較復雜。小澗西垃圾填埋場改進了工藝,用覆膜代替土層,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重復利用,節約了資源。陳腐垃圾覆蓋的薄膜上要撒土植樹,將垃圾與環境分隔開來,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異味,并減少垃圾滲濾液的外溢。目前垃圾填埋場高20米,今年將對填埋場15米以下的垃圾進行封場處理,局部封場后可減少雨水的入滲量和氣體的無序排放,從而達到減少滲瀝液產生量和有利于填埋氣收集利用的目的,并為終場覆蓋后的綠化及生態恢復提供基礎。
隨后,我們又參觀了垃圾處理場的滲濾液處理模型間。滲濾液是液體在填埋場重力流動的產物,主要來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內含水。由于液體在流動過程中有許多因素可能影響到滲濾液的性質,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滲濾液的性質在一個相當大的范圍內變動。一般來說,其pH值在4~9之間,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圍內,BOD5從60~45000mg/L,重金屬濃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屬的濃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是一種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若不加處理而直接排入環境,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以保護環境為目的,對滲濾液進行處理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參觀模型間的模型,我們了解了滲濾液處置工藝的基本流程:滲濾液生化反應池經處理產生超濾清液然后進行分離過程,清水進行回流,濃縮液進行堆積。但是在實際運行中滲濾液處理環節還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隨著綜合處理廠內垃圾處理規模的不斷擴大,滲瀝液產生會相應增加,目前的處理設施遠不能滿足,滲瀝液處理的擴容改造刻不容緩。
六、實習感受:
結束了這次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課程實習,我感到受益匪淺,同時也感觸良多。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只是從課本中認識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內容枯燥且不生動,并且,對我國現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嚴重性認識并不十分深刻。通過參觀污泥堆肥工藝流程和垃圾填埋場實地,我更加深刻的學習了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處置方法,同時對自己的專業課產生了更多的興趣,也使我對環保事業多了一份崇敬與使命感。
當在沙子口污水處理廠看到污泥堆肥工藝時,我為能把廢物資源化而感到高興,但當在小澗西垃圾填埋場看到一大片荒蕪的土地,被填滿了垃圾,我又感到憂心沖沖,聽說,垃圾填埋場原計劃是可以使用27年,但是現在時間僅僅過去了一小半,就已經用去了一大半的土地。看到這么一大片荒蕪的土地,只能再填埋幾年的垃圾,且在封場后的100年里這片土地就不能建樓種樹,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垃圾已經開始在和人類爭奪土地資源,如果人們再不覺悟,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可以利用土地就會越來越少,最后,地球可能就被我們自己制造的垃圾填滿。雖然處理垃圾還可以焚燒,可是焚燒的成本及產生的污染都比填埋要大,所以解決問題的根本是在于減少制造垃圾。我們作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平日生活中更應該注意,從自身做起,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難降解的化學材料,向大家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身體力行,做到垃圾分類,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多做貢獻,積極投身環保事業,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去改變這種資源缺乏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