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職業規劃模板合集3篇
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和你擦肩而過,我們又將會有新的際遇,這也意味著,需要開始寫職業規劃了。到底應如何做職業規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職業規劃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1
懷揣著夢想做事
今年22歲的孫同學是四川大學金融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目前就職于西安一家很不錯的信托公司,年薪幾十萬。提及找工作,孫同學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困難,他認為自己一直是按照自己的規劃在尋找人生的方向,對于目前這個讓很多畢業生羨慕的工作,孫同學認為這只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他告訴記者,大一入學他就積極投身于學生會,參加各種比賽,比如挑戰杯商業策劃大賽等,充實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大二大三,孫同學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實現個人的興趣愛好上。他說道:“能夠有一種東西一直讓自己喜歡不容易,將這種興趣愛好得到最大的發展也是我的`人生規劃的一部分。”于是,他和朋友組隊騎車去上海參加了世博會,去西藏、貢嘎山、牛背山露營。
大四期間,他不停的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并找到了自己的職業落腳點,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成功的職業信托人。雖然現在的工作強度很大,有時也難免會覺得辛苦,但他覺得年輕,應該做一些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更何況,懷揣著夢想做事,就算再辛苦也值得呀!”他坦然地說道。
畢業回老家是唯一出路
相比孫同學而言,同樣是四川大學20xx年畢業的劉同學,他的就業之路就走的十分坎坷。劉同學家住重慶,今年23歲,就讀于川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剛進大學的他,一直認為畢業離自己還太遠,于是,一有時間就看小說,不去上課,一天24小時,差不多有18個小時都在看小說,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四年。
由于經常性的缺課,導致他臨近畢業都還有一門考試沒過,對于是否能夠如期畢業,劉同學顯得有些擔憂。3、4月份,很多的同學開始奔赴各種招聘會,而他因為擔心自己可能拿不了畢業證,又害怕沒有企業能夠看中自己,于是就干脆放棄了找工作,繼續沉迷于看小說,以消極逃避的方式來面對畢業現實。
6月份,班上的很多同學都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工作,劉同學顯得有點著急,于是抱著一種試一試的心態,毫無準備的他胡亂的投了幾份簡歷,目前還沒有回音,他的工作也遲遲沒有著落。對于自己目前的狀況,劉同學很后悔當初沒有珍惜好自己的大學時光,沒有提前為自己的就業做準備,“如果畢業之后還是沒有找到工作,那就只有回老家了,我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順利畢業。”劉同學無奈地說道。
點評
“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轉變觀念,要學會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要思考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和自己的求職目標是什么,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尤為重要。”四川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莊開明說道。據介紹,很多的大學從學生進校開始,就開設了一些職業規劃課程和講座,但是很多的學生不積極主動配合學校的教學模式,在進入大學之后,對學習就變得很松懈、不重視。
同時,很多的大學生對于職業規劃的認識很表面,不夠透徹,總覺得才進入大學,就業找工作離自己都還太遠,不去規劃自己的就業方向和求職目標。作為大學生,一定要轉變對于職業規劃觀念的認識,充分利用在校時間完成好學業目標,同時不斷提升各方面的職業能力,盡早的為就業做準備。
此外,莊開明強調,作為家長也應該對社會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從而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增強孩子的獨立思維能力和決策能力。讓孩子自己主動設計自己的職業規劃,而不要強加太多家長的愿望于孩子的就業。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2
教育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凸顯,本研究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象的特性分析入手,結合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已有研究成果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的現狀基礎上,進一步思考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看法和建議。
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對象的特性分析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對癥下藥,就必須細致分析大學生對象特征。為此,下面從國別差異、當前環境和歷史文化影響、大學生與職員、學歷水平等方面分析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象的特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國別差異比較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起步晚,職業規劃教育處于初級水平。首先,發達國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始于基礎教育階段,大學生專業學習與自身的興趣、職業理想、職業目標關聯性大;而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很少有開始于大學教育前的,多數入學專業選擇與興趣無關,純粹為了升學、盲從選擇專業、父母、老師意愿等造成了對自己所學不感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對未來茫然。其次,發達國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系統性、專業性、多樣性,我國目前很多高校沒有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納入教育內容,即使有也是淺嘗輒止,處于初級水平。
大學生與職員差異比較職業生涯規劃最初起源于企業,針對企業員工培訓。企業員工培訓多是為了讓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目標相一致,同時對部分員工崗位作出調整,員工又在其崗位上具有實踐經歷,因此,能夠更清晰地判斷員工的職業潛能,生涯目標更為明確,發展路徑更為具體。而大學生是準職業者。大學階段的學習是為職業發展做準備,大學生活要經歷飛速成長,其人生觀、價值觀、能力、素養等變化與否和變化程度不一,大學生沒有長時間的工作經驗,所以大學生更具有可塑性,職業發展更具有不確定性特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體現變動性,也更需注重引導性。
受教育水平差異比較與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相比,大學生是知識文化掌握較多者,更有理想和抱負,綜合素質高,肩負的社會責任大,大學生是知識文化、能力素質較高的勞動者。所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把大學生的人生理想、社會發展,大學生的個人現狀和社會形勢結合起來,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兼顧。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幾點思考意見把握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根據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現狀,結合相關研究成果,下面提出當前或者今后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幾點建議。
職業生涯規劃不能等同于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屬于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部分,大學生就業只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階段性目標,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涵蓋的范圍、內容更多。其包括自我認知、認識社會環境、確立畢業時就業和生涯長期發展目標,制定詳細、具體可行性計劃,如何為職業做準備(大學學習生活安排)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是就業集訓班,也不是大學后教育訓練營,應該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且是一個動態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學習、發展的引領作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不背離大學之精神和大學教育的目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既要規劃大學生的生存道路,更要規劃大學生的人生目標,發揮引領學生成長的作用,對學生學習起向導作用。千萬不可把大學變為技術培訓堂,大學教育變為考證教育。每個老師都要發揮引領學生成長的作用,并教會學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是全體教師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特別培養大學生幾個意識和幾方面的'能力。意識包括生存意識、發展意識、創造意識、健康意識;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認知能力、認識環境的能力、抉擇能力、計劃能力、學習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增加大學生社會實踐進行崗位勝任力特征分析等,培養大學生了解社會和職業的能力,需要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如深入調查、躬身實踐,社會階層有關的書本學習等。從而結合自身特色,知己知彼,然后確定職業目標,并做就業學習準備。
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梳理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和培養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引領作用,認為專業化的任課教師應具備以下要求:(1)擁有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理論知識背景;(2)了解社會、對社會形勢有準確的把握,并能夠指導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實踐的能力;(3)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強,能夠靈活處理課堂;(4)個別指導學生成長的能力。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3
——高考專業選擇解析
近年來就業形勢嚴峻,許多高考生及其父母在大學專業選擇上都希望找到既符合自己興趣又合乎社會需要的專業。因為這樣不僅在大學學習時得心應手,將來工作更是水到渠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學專業的選擇與未來職業以及長遠的人生規劃是直接相關的。大學專業的選擇,就是人生規劃的第一步!
然而,據向陽生涯對上海10所大學360名在校生的調查顯示,有高達73.5%的學生對自己所選專業表示后悔;此外,在對100個工作年限不超過3年的個人咨詢案例統計分析后發現,其中有80%的人或多或少是由于大學專業選擇的失誤導致職業定位不清或發展瓶頸。那究竟該如何正確選擇專業呢?
專業選擇三大誤區
1、缺乏了解。不僅對自己的不了解,還有對專業不了解,從專業名稱表面去理解其涵義,覺得自己很喜歡,而真正進入大學之后卻發現,所學的東西與自己的想象相差甚遠。曾就有個上海交大生命科學專業的案例,咨詢者很著迷于中國的命相學,也想以后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在報考生命科學專業之前一直以為應該是學習像易經、命理之類的東西,沒想到真正開設的課程卻是有關人體、基因、解剖方面的,為此非常失望。由于前期對專業的不了解,從而導致自己進入了一個不喜歡的領域。試想,大學剛剛接觸專業就了無興趣,如何能夠把它學好?又如何能喜歡與之相關的工作?如何能夠在未來把工作做好?
2、惟命是從。聽從家長的安排,家長由于各方面的考慮,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從事一些他們認為好的專業,從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愛好。向陽生涯在調查中上海某高校浙籍的一位女學生說,她的理想是做一名伸張正義的律師,在高考填志愿時因為她舅舅是浙江某金融機構的高管,遂父母幫她選擇了上海高校的金融專業,希望她在以后的發展中也有個靠山。最后,律師只能成為她心目中縈繞的夢想。
3、跟風現象。在高考填專業中,盲目跟風的現象占有相當大一部分比例,這幾年哪個專業吃香,報考的人數就呈直線增加,不管是父母還是自己的選擇,都沒有考慮適不適合自己,四年大學讀完后的市場前景會怎樣?單就前幾年非常火的財務專業,現在已是趨于平靜,但就業市場上仍是供大于求。
如何避免盲目選擇
針對專業選擇失敗的眾多案例,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認證培訓中心指出,要避免在專業選擇上的盲目性,高考生和其家長需要注意以下關鍵點:
1、了解高考生的真正興趣所在,并對這些專業進行深入了解。可以登錄相關專業學校的網站,了解一下專業培養的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內容,以及畢業生的大概去向。這樣就對自己要選擇的專業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然后確認一下這些課程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對于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是不是同樣有熱情。如果覺得沒興趣,千萬別勉強自己,畢竟興趣才是學習的動力,如果興趣不復存在,大學四年將過得很有壓力。
2、高考生對于家長的建議既不要輕言不顧,也不要盲目聽從,要有取舍地全面把握。家長是站在一個“過來人”的角度,給一個“現代人”自己的建議,不可避免地常與孩子想法產生沖突,但是,要明確,最終面對大學四年的,還是考生自己。因此,考生要深入想一下,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如果聽從父母的建議,自己是不是能夠按照父母設計的路線一直走下去呢?
考生可以與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當然,考慮到自己的閱歷尚淺,也可以在老師或師兄師姐的幫助下,取舍性地采納家長的建議。最重要的是,無論你最后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還是“屈從”了父母的想法,都要先讓自己愛上未來相伴四年的專業,才能“心甘情愿”地努力下去。李同學家境富庶,父母獨自經營一個企業,所以特別希望兒子能夠學習管理方面的專業以便畢業后回家繼承家族事業。然而這個同學內向文靜,喜歡擺弄些機器小玩意兒,羞于與人溝通。上大學后與同學間交流少,對父母也一直有抵觸情緒。期間職業規劃師與李同學及其父母深入溝通,大二轉到軟件開發專業,大四時參加大學生“挑戰杯”科技競賽他設計的身份證識別系統獲一等獎。當然,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3、跟風是最不明智的。如果是在沒有考慮自己興趣的情況下跟隨大流,一旦“大勢已去”,很容易被大流摒棄而落下。“當時”的風潮只能說明“當時”的現實狀況,這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情形造成的,而你面對的是未來,你就要帶著一個發展的目光去分析:這個專業是不是自己興趣所在呢;這個專業是不是適合自己呢;按如此情形膨脹下去,會不會出現飽和現象呢;自己可不可以另辟蹊徑,globrand.com找到一個隨社會情形發展?踴躍而出的“黑馬”型專業呢……
職業規劃從專業選擇開始
今年高考填報志愿已經開始,考生和家長要科學選擇專業,職業定位和規劃是根本。如何把職業定位和規劃的意識運用到專業選擇上,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建議:
首先是要有明確的目標。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合適的方向,如果將來希望留學,或者做研究型人才,選擇基礎學科更合適一些。考生應該對自己有一個職業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不一樣,選擇的專業就不同。
其次,選報熱門不忽視冷門。報考時要注意“冷”“熱”結合,集中選擇幾個熱門專業,然后搭配幾個冷門而且個人又比較感興趣的專業。
第三,要結合個人的學習情況來選擇熱門專業。熱門專業的分數線一般都較高,如果學習成績不太突出,最好避“熱”就“冷”。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充分了解熱門專業的行情。由于熱門專業有時效性,并非所有的熱門專業都會一直吃香,考生在報考前應了解該專業目前的情況及就業形勢,
當然,進入大學后也要認真思考設計自己大學階段的生涯規劃,針對社會環境就業形勢不斷對自己的選擇和個人情況進行完善補充,加強自我的拓展實踐,從而使自己所學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發展、自身潛力和將來職業發展共頻共振。專業選擇還要注意機變性,所謂機變性,就是一旦在確定了一個你認為正確的專業時,經過一段時間,當發現這個專業與初衷違背時,可以憑借自己的適當的爭取和努力進行及時的修正,譬如換專業等。
專業選擇不僅僅是學一門專業的問題,更是決定未來四年我們要面對什么,甚至關乎我們一生工作的問題。作為全國領先的職業生涯管理專業供應商,向陽生涯希望所有高考考生及其家長慎重對待專業選擇,必要時不妨請專業的職業規劃人士出謀劃策,要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大學生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大學生職業規劃01-13
大學生職業規劃11-05
大學生職業規劃10-17
大學生職業規劃[經典]10-26
關于大學生職業規劃09-21
推薦大學生職業規劃08-27
大學生職業規劃【熱】07-29
大學生職業規劃【推薦】10-08
護理大學生職業規劃07-09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書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