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職業規劃職業規劃3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你在職業發展道路上還順利嗎?不如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個規劃吧。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質量的職業規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
1) 職業方向
很多人認為簡歷對自己究竟要找什么工作需要保持一定的模糊性,這樣求職時可以選擇的職位更多,贏得offer的機會也將多。
在進行求職之前,不妨先做一個全面的職業規劃,其中特別包括職業性格、職業傾向性等測試,在科學測評的數據基礎上,查證自己更加適合于做哪個行業,哪種職能工作。自己知道該找怎樣的工作,在哪里可以獲得這樣的工作機會,簡歷就能“投其所好”。
2)自我評價
在求職者書寫“自我評價”時,千萬不要有虛假成分,例如夸大自己的能力、優點或工作經驗等。經驗豐富的HR很容易通過求職者的措辭判斷求職者是否中肯而踏實。一旦語句讓人感覺到浮夸,HR往往會不露聲色地把求職者的`簡歷淘汰出局。
在自我評價部分,求職者應該簡明扼要地表明自己最大的優勢所在,同時盡量避免使用空洞、老套、外行話等泛泛而談的語言。最重要的是表明你的專業、能力、經驗與該招聘職位高度匹配,你是該職位的不二人選。達到了這樣的效果,HR自然對你求賢若渴。
3) 工作經歷
對于職場人士而言,含金量更高的是實際工作經驗而非學歷,求職者最好把工作經驗放在簡歷的最前面,如從哪年到哪年做了什么事情、擔任何種職務、主要成績如何等。獵頭認為,經歷不等于經驗,不是擁有豐富的經歷就能轉化為有效的競爭力,HR想要看到的是你從工作經歷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了解你在過去的工作中得到了怎樣的成長。
因此,簡歷上應該提供客觀的可以證明或者佐證你資歷、能力的事實和數據。即把個人職業生涯亮點、主要成績以語詞形式概括出來放在簡歷的開頭,讓獵頭一目了然你的“賣點”是什么。
有效的業績中能展現你對過去工作的勝任,以及對目前所應聘職位的勝任。在這其中,要表現出的核心則是——所有的工作經歷都是緊緊圍繞著我的職業目標和生涯規劃而穩步發展的。
4)終綜合體現
其實,一個懂得運用職業規劃知識來武裝簡歷的人,簡歷處處都會滲透著職業規劃的“氣息”。獵頭不管是你的教育背景還是培訓經歷,抑或是以往的工作經歷,都是以自我職業定位為中心,內容都是相互緊密關聯,整體加以體現的。需要重申的是,簡歷中展現個人職業規劃,還應結合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企業文化以及發展戰略來制作,切忌不要寫與用人單位無關的“個人長遠想法”。
5) 貫穿始職業期待
很多企業會在面試中問應聘者:你期望從工作中獲得最重要的回報是什么?五年內的職業目標是什么?獵頭公司想要看的是求職者如實表現出自己的職業期待,可以向招聘企業表明,自己對于此次求職是有計劃、有想法、方向十分明確,而不是隨意海投簡歷、靠撞大運而隨機求職的行為。
有的放矢,針對性強。一份好的簡歷應該根據不同的職位有明顯的針對性和側重點。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2
職業生涯規劃一般分為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時間的長短依據個人而定。在這里,我們將長期目標以10年或10年以上為限;中期目標以5~7年為限,短期目標以1~3年為限,為廣大職場人規劃職業生涯做一個參考。
階段一:制定10年或以上的長期目標
在確定職業生涯目標上,比較理想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長期的目標。長期目標應該是自我考察和工作環境、社會環境積極評價的結果。就是要充分考慮個人的需要、價值觀、興趣和才能等,包括考慮到個人的婚姻、家庭、生活方式等諸因素。這就需要對自己進行審視:
①你希望在未來長時期內從事何種類型的工作?
②從事哪些活動,獲得什么樣的回報:如收入多少、社會地位、聲望,承擔哪些責任,家庭狀況、健康狀況如何?
階段二:制定5~7年的中期目標
職業生涯中期目標是在長期目標的規劃和影響下制定出來的,也是對實現長期生涯目標行動的具體化。這期問的目標應該比長期目標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這就需要對如下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思考:
①什么樣的工作經歷能夠使你有條件去實現你的長期目標;②你需要提高哪些才能;
③你需要經歷哪些鍛煉
④你需要得到哪些人或者哪類人的`幫助;
⑤婚姻狀況如何等等。
階段三:制定1~3年的短期目標
職業生涯設計的短期目標應盡可能是具體化、詳細化、操作性強的行動目標,這期間的目標實施可能處于大學到工作階段的過渡期,或者處于工作的初期。短期目標的具體化并不意味著短期目標的非靈活性。目標制定的靈活性不僅體現在長期目標和中期目標,而且也應該體現在短期目標上。對于短期的職業生涯目標,需要對如下問題做出仔細的思考:
①你需要接受什么樣的教育;
②掌握什么樣的專業背景;
③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社會經歷;
④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和工作環境,培養何種情趣,養成何種生活方式;⑤如何讓你的父母、老師、戀人支持你的選擇等等。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3
從20xx年至20xx年,上海高校畢業生中傳統的報到就業者比例已從78.54%下降到58.61%;隱性就業人數及其比例則大幅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生源畢業生中,大約有10.6%的暫不就業者是主動選擇放棄就業,成為了“不工族”。根據20xx年上海1%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在上海戶籍18-22歲大學適齡人口中,獨生子女的比重更是高達92.29%,“不工族”的出現、就業穩定性的下降,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問題。
在“不工”和“惶恐”之間兩難
上海目前在家不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往往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好高騖遠、強調個性、缺乏集體合作精神。由于長期脫離社會、自我封閉,不少人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就業的意識和競爭力更加弱化。調查顯示,這些“不工族”待業時間越長,求職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尷尬。
某知名廣告公司策略總監說:“由于長時間脫離工作環境和氛圍,在這個知識、技能和信息日新月異的時代,‘不工族’各項業務生疏,跟不上時代了,所以我們不愿意雇傭這樣的人。”企業的.態度,更令“不工族”在“惶恐”和“不工”之間痛苦掙扎。
我是“獨行俠”
翻看任一家求職招聘網站,對職位的描述上都有“responsible”(負責)這樣的字眼。無論在哪個公司,寫錯一個字,點錯一個小數點,發錯一次郵件都有可能給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集體中工作和生活的職業人,一般會有意識地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嚴謹度;相比之下,“不工族”由于長時間脫離集體,腦中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漸漸淡化,做事喜歡我行我素,由著性子來,于是體現到工作上,就是沒有工作壓力、做好做壞無所謂的懶散態度,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可想而知,鮮有公司和上司歡迎這樣的人。
“斷奶”也是一門科學
“我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不論什么年齡,大家問咨詢師的是同一個問題。
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中,很多人沒有通過客觀的手段回答這個問題,而是依靠直覺進行決策。這個導致很多人職業發展走到彎路,甚至退居為“不工族”。在涉及心理、職業一系問題的情況下,通過專業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著名的求職網站上,筆者找到了目前廣受推崇的“職業傾向測評”,作為職業選擇的首選工作,這種職業興趣量表被國外幾乎所有的職業機構應用,從興趣的角度對個體進行分析,進而對測評者工作的風格、以及適合哪種類型的工作及環境等方面,給出專業而細致的答案,并對職業興趣類型進行了深入的解釋。
該網站的人力資源專家同時指出,對于自身定位不清晰的“不工族”而言,通過科學的方法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然后再去盤點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人脈關系等資源,制定符合自己的短期規劃。比起毫無頭緒的焦慮和恐慌,專業的前期指導,顯然是突破“不工”重圍的關鍵。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09-08
新人職業規劃職業規劃12-28
有關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文檔06-04
職業規劃05-15
應屆生職業規劃職業規劃11-17
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三篇07-10
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集錦9篇07-10
精選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四篇07-10
做好職業規劃09-28
實用的職業規劃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