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工作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工作總結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工作總結 1
20xx年,為適應社會發展,做好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我縣教體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贊譽。20xx年秋季進城務工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隨遷子女應入學人數2693人(其中小學1934人,初中786人),100%安排入學就讀。目前,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接收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入學2634人,其中小學1934人,初中786人。公辦學校招收1803人,民辦學校招收831人。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整合城區教育資源,加強城鎮中小學規劃,加快學校建設
1、改擴建學校:城區中小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加強學校餐廳和宿舍樓等硬件建設,為學校接受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工作奠定了基礎。
2、選址再建新校:縣教體局積極爭取政府學校建設投入,落實經費保障,督促學校建設進度。去年秋期,我縣二初中正式建成,招生20班(遠期36班),有效緩解了城區就學壓力。
(二)加強管理,暢通入學渠道,確保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全部就近入學
1、今年秋期開學前,教體局下發了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意見,對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要求城區各中小學校做到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與城區范圍學生同等對待。
2、于今年8月份印發了《xx縣教育體育局關于20xx年城區招生工作的通告》,明確了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招生原則、招生劃片范圍、招生辦法程序和招生政策,推進了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招生行為的進一步規范。《通告》下發后,縣教體局對城區學校的招生工作,特別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加強了領導,進行了專項督查,推進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工作的'有效落實。
3、在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中,縣教體局強化服務意識,在方城教育信息網上公布入學政策和咨詢電話,在城區的顯要位置張貼《招生通告》,接受家長的咨詢。同時,簡化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手續,根據城區各學校的實際情況,按照相對就近入學的原則,以公辦學校為主,統籌安排,確保了我縣進城務工人員子女100%入學。
(三)完善優化措施,加強教育、幫扶、資助工作,確保進城務工子女進得來、留得住
1、認真組織城區各學校學習關于進城務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文件、政策及相關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學校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做好了接納進城務工子女入學的前期準備工作。
2、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保證進城務工子女進得來、留得住。要求城區各學校完善制度,把做好進城務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作為學校工作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城區各學校教師提高思想認識,把教育好進城務工子女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多給進城務工子女以關愛,多從正面引導,重視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加強文明禮儀訓練,使他們盡快融入到學校及班級中。要求多從生活上關心,學習上指導,對他們學習興趣、學習水平等,盡快摸清,針對學生不同情況認真擬訂出幫扶計劃。要求加強對進城務工子女家庭進行走訪,做到學校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家長了解學校工作,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要求各學校多創造條件,設計活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互相了解,互相認同,努力構建“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冷漠;多一點感情,少一點指責”的和諧氛圍。今年春期,城區各學校開展了“手拉手、一本書、傳友情”活動,充分發揮團隊組織優勢,通過手拉手結對形式,通過主題隊會、紅領巾廣播、雛鷹假日小隊,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學習和生活上的服務和幫助,使他們在讀到一本好書的同時,交到一個好朋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記憶。
3、動員各方力量,關心進城務工子女。縣教體局積極聯系團縣委、婦聯、關工委等部門,形成教育合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開展進城務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努力使這一特殊群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全面發展,爭做優秀學生。
二、下步工作打算
1、我縣城東新區再新建一所小學,建成后為城區招生緩解壓力。
2、縣政府已研究規劃并將衛莊小學遷址新建,新建學校計劃36班規模,有效緩解城區學校尤其是城區一小、龍城小學的辦學壓力。現在資產處置工作正在進行。
3、縣政府、縣教體局和釋之街道中心學校正在協調有關方面,整合城關二小、四小資源,在魯姚路南原南關小學舊址改擴建一所寄宿制學校,由原來20畝地的基礎上再征地10畝,學校建成后將容納學生1500人。
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工作總結 2
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民大量涌入鄉鎮種地、打工或經商等,到我校就讀的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多達21人。為此,我校嚴格遵照《海南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工作的意見》及東方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做好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工作》的通知精神,努力完善“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的網絡教育模式,彌補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讓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家長安心在農場工作。
一、妥善做好進城務工隨遷人員子女入學工作。
凡在我鎮經商和務工的人員在其子女入學時,提供真實有效的'工商管理機構和務工單位出具的相關證明,我校就會安排其子女隨班就讀,與本鎮學生共享相同的教育資源。本年度里共安置21名務工隨遷子女,確保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本鎮兒童享有同等的政策,享受同等的優質、公平的教育條件和教育機會。
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本地學生同享各項政策。
我校堅持免費免試入學原則,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當地學生一視同仁,并采取免試入學、同編班級,免收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等政策措施,切實減輕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育費用負擔。本年度住宿生受助16人。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本地學生同享各項政策,在學生管理、評優獎勵、入隊入團、考試競賽、文體活動等方面與農場兒童少年同樣對待。
三、幫助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樹立學習生活的信心。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大多家庭經濟困難,家長忙于生計,無暇照顧孩子,或者是觀念陳舊,無法科學引導孩子,因此部分學生學業基礎較差,缺少關愛,有很強的自卑感。對此,我校教師經常家訪,并與家長保持電話和校訊通聯系,了解學生校內外情況,經常找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談心,對他們進行思想上的引導,平時注意鼓勵表揚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在學業和生活上幫扶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20xx年3月,我校組織全體住校生開展了才藝展示表演,為這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提供了展現自我風采的平臺,使學生們在活動中找到自信,增強了進取精神,對引導學生積極向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縮小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本鎮學生之間的差距。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大多來自落后的、教育質量不高的農村學校,教育水平、教學進度、早期教育、家長文化水平有著明顯差異,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與本鎮學生差別很大。為此,我校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進城務工子女,加強輔導,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為了能夠盡快縮短這些差距,很多老師除了完成正常的課程外,他們還利用休息時間、課外不辭辛苦,主動為他們無償補課,并向家長傳授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在老師們的無私奉獻中,孩子們在學習上不再自卑,而是不甘落后,有的學生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甚至超過了本地學生。
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工作總結 3
近幾年來,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是城市化快速推進的必然趨勢,我校充分認識到關愛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工作的重要性,隨著學校外來務工隨遷子女的人數日趨增多,如何做好這些學生的工作,開展好相應的活動成為學校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學校首先就“外來務工隨遷子女校園生活的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調查主要針對外來務工隨遷子女父母的工作類別、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在校的人數比例、學校在此工作方面已做的相關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與難點、以及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在校的學習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情況。
經調查發現,我校外來務工隨遷子女近年逐漸增多,學習基礎薄弱、語言溝通困難,生存邊緣化,同時需要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幫助和關心。
一、工作內容
結合目前教育部門已采取的行政措施,我校開展了外來務工隨遷子女關愛行動,從學習、生活、心理等全方位地關愛外來務工隨遷子女。關愛行動尋求了多方幫助,注重活動的延續性、廣泛性和實效性。
1、關注業余生活
利用外來務工隨遷子女的業余時間,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素養低、工作忙碌,對孩子的教育缺少辦法和時間的特點,使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得到心靈上的關懷和精神上的指引,結識更多好朋友,讓外來務工人員能安心工作,讓他們的孩子能度過快樂、健康的課余時間。
2、關注校園生活
我們創造條件設計多種活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互相了解,互相認同。如,提倡養成良好道德好習慣,培養獨立性人格;開展演講比賽,校園十佳歌手,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對人格教育的評價,起到了導向和激勵作用。心理輔導老師為同學做團體心理游戲輔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增強外來務工子女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
3、關注個性發展
針對外來務工隨遷子女,我們每學期開展送溫暖活動,積極聯系社會有愛心的人士,和外來務工子女結對,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并親自帶領著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實現了他們的心愿。
二、工作成效
我校動員各方力量關心進城務工子女,通過我們系列活動的開展,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紛紛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全面發展,爭做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來報答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懷。進城務工者對于我校的做法紛紛給予好評,我校的青年教師積極響應,主動地投身到關愛行動中,希望奉獻自己的愛心,從而形成了一股關心進城務工人員生存情況的浪潮。
三、經驗總結
外來務工隨遷子女是“同一片藍天下流動的花朵”,他們生活在民權這座城市當中卻又只能生存在城市的邊緣,他們感受著城市的文化氛圍卻又難以割舍對故土的.眷戀和依賴之情。他們的父輩為這座城市的進步和發展奉獻著智慧和青春、揮灑著辛勞和汗水,這些孩子的成長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注和關心。因此,關心和保護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我校要繼續把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生活工作納入到少先隊工作的服務范疇,讓城鄉學生共享一片藍天,進一步采取措施,廣泛宣傳,加強領導,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在南華學校這片熱土上,構建“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冷漠;多一點感情,少一點指責”的和諧氛圍,創造良好社會環境,關注進城務工子女的生活狀況,及時了解情況,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城市生活。
【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工作總結 】相關文章:
隨班就讀工作總結07-25
【推薦】隨班就讀工作總結05-22
(優)隨班就讀工作總結06-03
隨班就讀工作總結(推薦)06-09
隨班就讀工作總結(熱)06-01
隨班就讀工作總結(實用)06-03
(推薦)隨班就讀工作總結05-25
【經典】隨班就讀工作總結15篇05-22
隨班就讀工作總結經典【15篇】05-25
隨班就讀工作總結精選【15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