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學生職業規劃錦集四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工作了許久,你還記得當初的目標嗎?先來制定一份職業規劃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做職業規劃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職業規劃7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1
一、 就業資本(提高相應階段的資歷)
1. 剛畢業時關注你的經驗,能做什么……
筆者點評:在校鍛煉是你唯一的選擇,在中國,如果你不是出生在顯赫的家族或其他的有特殊能量的家庭,這是我對你的唯一的勸告,鍛煉自己。筆者的教育咨詢三部曲即將面世,屆時可以搜索參考。
2. 工作3-5年關注你的業績,做了什么,看來也只有充實提高,才能有所業績,才能毛尖于人。其他的一些妙招,手段,我建議還是少用為好,踏踏實實的干活,千萬要注意,玩火者自焚……
3. 工作5-10年關注你的職位,顯示你的領導才能。你的領袖氣質如果還不崩發出來,也就沒有多大可能了,除非你是后天性天才。
二、 跳躍法則
1. 確定今后的方向,只有方向定了,其他的東西才會定下來。
2. 通過工作,慢慢靠近自己的方向,最終達到目標。
3. 選擇更高的職位,工作作為跳躍的對象。
三、 像狼一樣生存,逮住機會不放手
1. 在狼的社會里,母狼為領導,公狼捕了食物后,會被母狼奪走,用來喂養幼狼崽,留極少一部分給捕食者,直至公狼最后捕不到食,母狼才會拿出部分來拯救公狼,造成了狼的追求無止境。
2. 樹立目標的可借鑒性,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將小目標一個個實現,時刻能感覺成就感,步步緊逼大目標。在管理學上是制定好戰略目標,分解成經營計劃,再將經營計劃分解成季度任務,將季度任務分解成每月的指標,每月的指標分解到每天。
四、 改變使你成為最大的贏家
1. 事務本身不會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對事物的看法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而一個人要對自己的看法承擔最大的`結果,成功完全取決于自己的看法。
2. 煩——拖——失敗,這是人們習慣的面對比較糟糕的事情的一種方式,最終的結果由自己買單。
3. 改變原有的思維,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先裝滿腦袋,再裝滿口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是將自己的觀點裝進別人的腦袋,將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后續筆者有相應《思維篇》作為補充。
五、 渡過難關(苦戰能過關)
1. 最大的幸福在于曾經痛苦。
筆者點評:只要想想,反正會過去,放手去干,總會有結果的,如果還是沒有結果,那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去放手干。
2. 只要死不了,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使你更加堅強,這是命中注定的安排。
3. 蝴蝶在出繭之前,要經過痛苦的自我拼搏,破繭而出,如果外力幫它完成這個過程,則會提前進入夭折。看來有些忙還只能自己扛了,別人幫忙都是倒忙,揠苗助長,就是這個道理。
六、 平臺鞏固上升法
1. 在已有平臺找一個突破口,如想改行業,一定要找一個突破點,全面進攻很難取勝,當然也有意外,那是因為根本不要進攻。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2
截至目前,20xx級新生對就讀大學滿意的僅為35%,對專業的滿意度為44%。昨日,麥可思公布20xx級大學新生月度跟蹤調查結果,發現不少新生進入大學后,對大學的憧憬與現實存在較大落差,因此高考生在志愿填報前,應更多了解備選大學與專業的信息,包括課程設置、往屆畢業生就業流向等。
這份調查顯示,20xx級大學新生中,有37%就讀的不是高考第一志愿,42%就讀的.專業也不是第一志愿。即便在高考成績排在本省/市/自治區前25%的新生中,也有23%未能如愿就讀第一志愿大學,38%未能就讀第一志愿專業。
在調查的專業中,本科類滿意度最高的為土建類(57%),滿意度最低的為生物科學類(24%);高職高專專業中,滿意度最高的為建筑設計類(58%),滿意度最低的為環保類(31%)和計算機類(31%)。而據麥可思此前對20xx屆大學畢業生的調查,當初選擇生物科學類的本科畢業生,以及選擇環保類、計算機類的高職畢業生第一理由均為“興趣愛好”。因此,麥可思專家提醒,業余興趣不等于職業興趣,特別是青春期學生的興趣具有易變性,而選專業就是選職業,職業具有穩定性,因此,職業規劃和志愿填報不可以一味地跟著業余興趣走。
從不同性別來看,男生滿意度最高的本科專業,是土建類(57%);高職高專中,為建筑設計類(56%)、土建施工類(56%);滿意度最低的本科專業和高職高專專業均是教育學類。而女生滿意度最高的本科專業為心理學類(64%),高職高專的,則為財政金融類(58%);滿意度最低的本科專業是公共管理類(28%)和化工與制藥類(28%),高職高專的為計算機類(25%)。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3
1、擇業觀念趨于理性
三資企業依然是大學生較為理想的就業傾向所指,有54%的被調查者表示希望畢業后到那里工作,其余依次為機關事業單位(13%)、國有企業(12%)、民營企業(10%)、自己創業(7%)等。做出這樣的選擇,其原因主要出于個人發展(88%)和學有所用(60%)的考慮,三資企業有較高的福利待遇,也是大學生對三資企業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此外,性格因素、家庭影響、社會輿論等也會影響大學生做出就業選擇,比例分別為41%、23%、15%、12%。
但是,專家認為這種清晰更多可能只是大學生們一廂情愿的想法。復旦經濟學院黨委書記、人力資源研究專家閻嘉陵教授,復旦管理學院蘇勇教授,復旦就業指導中心劉教師,在與此次調查受訪單位寶鋼股份集團人事處人員座談時認為,在校大學生中對于擇業還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主要是大學生的自我設計,自我價值同企業的設計和價值之間存在矛盾。這種問題可能會造成以后的擇業不當甚至于失敗。
2、擇業更有準備
不過,專家們還是從調查結果中看到了積極的一面。專家指出,這種結果的影響是兩方面的,對大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變提供高薪水福利為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來迎合大學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當代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就業已經做好了一定的準備。其準備分為3種類別:
第一,應用型技能的強化訓練和考證熱。包括,中高級口譯、商務英語、各類計算機等級考試、甚至連出國考試托福、雅思、GRE都成為了表示自己英語水平的標志,這一部分占80%之多。
第二,互補型的學習。有的學生對于自己目前自己的專業并不是很滿意,于是想補充相關的知識。學校開設的第二專業選修課就成為了比較好的選擇。另外,也有不少同學偷偷地旁聽他系的課程,或者選擇程度比較淺的公選課的學習。
第三,各種經歷都是使自己簡歷增色的砝碼。這些砝碼不僅僅包括以前所指的獎學金、榮譽稱號等,而且更包括了校內外的各種社會工作、學生活動中的工作、勤工儉學的'經歷、打工兼職經歷、參與研究活動、科技創新活動等等。
3、承擔風險,未來不確定
求職的過程不像考試的過程,往往心中有底,而求職的過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學生們會產生迷茫。調查顯示,大學生對職業前景缺乏比較清晰的理解。33%的大學生表示不知道其職業前景如何,43%的大學生對此不置可否,兩項合計超過被調查整體的四分之三。了解自己職業前景的被調查者只有24%。
目前大學生認為掌握職業發展信息并不完全。6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職業發展信息不完全,30%的人沒有注意過有關職業發展信息,了解職業發展信息的人僅占3%。事實上,對于職業發展信息,許多大學生表現出渴望的心態。有46%的人認為,了解這一方面十分必要,主張“應該了解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約為42%。看來,因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造成一系列問題,如就業選擇迷茫不定,不能把個人自我設計與所選擇職業的崗位需要有機結合等,這是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課題之一。
4、學生之間的差距比較大
從學生就職的單位來看,“貧富”差距比較大。大型跨國公司、國有企業、小型外資企業、國有事業單位等等,薪金待遇、所承諾的發展前途、工作的性質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個系、同一個專業、平時成績不相上下的,在求職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培養比較健康的心態,學會心理調節方法,對于大學生順利進入社會有重要的作用。
也許由于很多“成功”的畢業生求職的經歷給在校大學生一個錯覺——高工資是大學生應得的,這種錯覺容易造成今后求職中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此,如何在學生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宣傳是必要的。不能光把宣傳目標集中在少數成功的大學生身上,他們畢竟是少數,而應該更加關心大多數普通的大學生。
5、重視繼續教育
80%的往屆畢業生都表示希望能夠繼續參加研究生、MBA的教育,或者出國。這個時候他們參加教育的目的就比較明確。同時,繼續教育對于職業發展也是有促進作用的。
6、法制、道德觀念比較被動,過于注重個人發展
在調查中發現,在個別大學生身上也存在著一些缺點,會反映在求職中,比如誠信問題。一些直研的同學會中途休學出國,求職的學生會擅自毀約。其實并不是不懂法,不知道應該怎么做,而是觀念比較模糊,一旦遇到了價值沖突的時候,就會失去方向,做出錯誤的選擇。
同時,經過調查訪問發現,對于本科生而言,無論專業和系別,只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和定位,那么就會對于未來比較樂觀的。
而研究生畢業后,求職過程中,受專業的影響限制就比較大,往往“隔行如隔山”。研究生在心理上比較成熟,并且有了3年研究生學習作為“緩沖期”,他們大多能夠比較好的規劃好自己的將來發展方向,能夠有時間使得自己在畢業求職上占有一席優勢。
大學生職業規劃 篇4
從上大學后就一直處在困惑之中,時常問自己:“到底我的人生之路將如何?我的人生之路將如何走下去?怎樣才能使自己一生無悔呢?” 一位哲人這樣說過:“走好每一步,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每走一步自己都要做出選擇,同時每個人都在設計自己的人生,都在實現自己的夢想.人生之路說長也長,因為它是自己一生意義的詮釋;人生之路說短也短,因為自己生活過的每一天都是自己的人生。在這世界我就像一棵很不起眼的小樹,可是小樹也有它的理想,為了讓小樹能夠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長成參天大樹。于是對自己做出以下一生的規劃,以便于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目標。
其實我自己對經濟就比較感興趣,希望在大學能夠學經濟管理之類的專業,但由于父母認為我的性格不適合,所以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選擇機械類(飛行器設計與工程),但是進入大學之后才清楚自己對它并不感興趣,還是喜歡經濟方面。所以在畢業之后將會找與經濟相關的專業。
(一) 自我分析階段
1,興趣分析
合乎興趣的工作才是事業,唯有將自己所長以及所的興趣與工作相結合,做一個最好的搭配,才能稱作事業—一個你永遠都會努力的工作。如何才是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呢?
在網上對我的興趣進行了分析:具有比較多的興趣,對藝術不算太感興趣,比較實際,做自己喜歡的`事。
2,性格分析
人與人之間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有的人樂意干事務性的工作,而有的人對信息加工與處理非常擅長,還有的人熱衷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就是人的性格偏好所起的作用。因此,性格能讓你在一種職業環境中獲得成功,但在另一種職業環境中卻大受挫折。
做了MBTI自測題之后,發現自己是屬于ESFP型,即:外向實感感情認知型。
我是一個比較活潑、開朗的男孩。喜歡憑自己的感覺做事,比較重感情,喜歡與人溝通,團隊合作,還很喜歡挑戰自我。
【大學生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大學生職業規劃01-13
大學生職業規劃11-05
大學生職業規劃10-17
大學生職業規劃[經典]10-26
關于大學生職業規劃09-21
推薦大學生職業規劃08-27
大學生職業規劃【熱】07-29
大學生職業規劃【推薦】10-08
護理大學生職業規劃07-09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書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