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愛學生工作計劃幼兒園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愛學生工作計劃幼兒園,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愛學生工作計劃幼兒園1
為落實縣局關于留守兒童工作會議精神,根據我校具體情況,使我校“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取得更大的成績。
加強“留守學生”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深入調查調查,制定工作方案,狠抓措施落實,全面實施“關愛工程”,為“留守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不斷提高我校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
1、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制度
要求班主任認真調查,摸清留守學生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學生的專門檔案。基本內容包含學生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護人或其委托監護人的職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并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有關內容。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2、實施黨員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
學校黨總支組織黨員對留守學生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簽訂承包責任書,成為“代理家長”。對學生,要定期走訪,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學生的情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師與留守學生談心制度。
定期召開幫扶結隊黨員、留守學生、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座談會。要求班主任每星期與本班的“留守學生”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發展失范、涉嫌違法的“留守孩”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有心理障礙的留守學生,開設心理教育課,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家長“常回家看看,常來電問問,常寫信和孩子聊聊。”使留守學生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愛學生工作計劃幼兒園2
對身心發展有殘疾的兒童實施“特殊教育”已成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衡量我們國家與社會的政治、教育、文化、經濟、科技、衛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國家及文明程度的窗口。
殘疾學生的差異,一是指殘疾學生自身存在的各方面、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是個體內的差異;另一方面指殘疾學生與健康學生生理上的差別,是個體間的差異。要使殘疾學生心志得到健康發展,教師既要承認這種差異的客觀存在,同時還要針對他們的不同情況,為他們創造適合其發展的教育環境及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進他們最大限度的發展。具體做法是:
作為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就要了解教育對象在前進的道路上有什么困難。聽殘生、弱智生存在著與正常聲的生理差異,因而不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著無疑是阻礙他們前進的最大困難,而照顧他們與正常生的差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則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而首先為他們安排了助學伙伴,并通過助學伙伴建起我與家長聯系的通道,即建立與家長的聯系本。這不僅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方便,使得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可隨時得到解決。而且也為他們的`家長創造了配合教育的條件,進而使他們的教育更有針對性。
殘疾學生隨班就讀,這就意味著他們與正常學生一樣,要面對同樣的材料,同樣的教學進度,同樣的教學要求。因而他們一方面要努力適應與正常生的個體間的差異。而另一方面,由于他們個人素質結構上存在著差異,因此,他們想要實現真正意義的隨班就讀,幫助學生從小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不僅是每個教育工作的義務,而且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教育中從句入手拓展思維。照顧他們與正常生在文字表達上的差異,要求他們每日堅持寫一句話。漸漸發展到每日寫幾句話。
“表現自我”,是中學生突出的心理個性之一。根據學生的這一個性特點,平日,有意讓殘疾生和課代表一起送作業、發作業;派他負責擦教室的黑板和管理班中的鑰匙。當他們展示自我之后,我適時的給他們以表揚,及時請學生為他們伸出大拇指,送上掌聲。他們在掌聲、鼓勵聲中逐漸樹立起自信。漸漸地他們課上敢發言了,作業中的“優”連續出現,課下默默主動作好事,老師、同學對他們不斷的給予表揚。他們在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同時增強了自信心、自尊心,這成為推動他們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的動力。
關愛學生工作計劃幼兒園3
1.積極向上、健康、自信、自立的精神面貌去處理身邊日常生活的大部分事務,掌握基本的謀生技能,進入社會后能自食其力地生活。
2.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精神,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中國公民。
3.讓學生心態陽光,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為國家輸送更多人才。
1.建立殘疾學生特別檔案。班主任全面了解掌握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情況,關注學生成長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問題,注重心理疏導,情感溝通,習慣養成。注意他們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隨時關注殘疾學生的動態。
2.安排適當的座位。安排在光線比較充足,有利于教師輔導、學生幫助的合適座位(肢殘學生必須安排在有利于出行和教師輔導的合適座位,配置必要的康復運動器材)。
3.要求家長為孩子配備相應的輔助設備,并要求家長帶領孩子做繼續治療。
4.開展同學助學。在班級,要選擇兩位以上優秀同學進行同學助學活動,并明確幫扶學科。
5.學習上優先輔導。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殘疾學生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
6.生活上優先照顧。教師對殘疾學生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食堂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有益身體發育。殘疾學生患病時,要及時診治,悉心照料。
7.作業要求。根據特殊學生的學習需求,作業盡量做到當面批改。
8.進行個別輔導教育。根據特殊學生個性特點,組織個別化教育和個別輔導,并做好必要的記錄。
9.爭取家長的支持。為爭取特殊學生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定期對家長進行交流、訪問,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10.明顯與正常學生存在學習、生活上的差距,需要家長或志愿者進行陪讀。
11.思想上解惑。老師從情感上貼近他們,經常與他們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他們心中的`困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動力,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12.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娛樂活動,激發學生對生活的信心和培養學生興趣愛好。
1.落實好殘疾學生的幫扶情況納入班級的績效量化。
2.年級每月一次學生問卷調研,注重殘疾學生的需求,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