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設計類實習報告3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zhì)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類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類實習報告 篇1
大學生活四年多的時間過去后,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實習生活。在表姐的介紹下,我來到了位于富陽市孫權路231號春城大廈的北京龍安設計院進行實習。這是一個私人設計單位,主要是做鋼結構廠房設計的,在學校我們也學習過鋼結構方面的知識,但感覺只是學了一點皮毛,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的非常有限,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這行,我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開始我的實習生活。當今建筑界發(fā)展的可謂非常迅猛,因此鋼結構在用途也是變的越來越廣泛,現(xiàn)在一般的廠房都是以鋼結構門式鋼架為主的結構,安裝方便,而且鋼構的受力也非常不錯,鋼結構的前景也是非常的可觀,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一下鋼結構方面的知識:
鋼結構工程是以鋼材制作為主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鋼結構是現(xiàn)代建筑工程中較普通的結構形式之一。我國是最早用鐵制造承重結構的國家,遠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46-219年),就已經(jīng)用鐵做簡單的承重結構,而西方國家在17世紀才開始使用金屬承重結構。公元3-6世紀,聰明勤勞的我國人民就用鐵鏈修建鐵索懸橋,著名的四川瀘定大渡河鐵索橋,云南的`元江橋和貴州的盤江橋等都是我國早期鐵體承重結構的例子。鋼結構[1]我國雖然早期在鐵結構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20xx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縛,科學不發(fā)達,因此,長期停留于鐵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紀末,我國才開始采用現(xiàn)代化鋼結構。新中國成立后,鋼結構的應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不論在數(shù)量上或質(zhì)量上都遠遠超過了過去。在設計、制造和安裝等技術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掌握了各種復雜建筑物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在全國各地已經(jīng)建造了許多規(guī)模巨大而且結構復雜的鋼結構廠房、大跨度鋼結構民用建筑及鐵路橋梁等,我國的人民大會堂鋼屋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體育館的鋼網(wǎng)架,陜西秦始皇兵馬傭陳列館的三鉸鋼拱架和北京的鳥巢等。輕鋼結構的樓面由冷彎薄壁型鋼架或組合梁、樓面OSB結構板,支撐、連接件等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纖維板,以及膠合板。在這些輕質(zhì)樓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載。邁特建筑輕鋼結構住宅的樓面結構體系重量僅為國內(nèi)傳統(tǒng)的混凝土樓板體系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其樓面的結構高度將比普通混凝土板高100~120毫米。
鋼結構設計常用規(guī)范如下:《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xx)《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相關書籍《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guī)范》(GB50018-20xx)《鋼結構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20xx)《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guī)程 》(JGJ81-20xx、J218-20xx)《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99-98)均為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必考規(guī)范。
設計類實習報告 篇2
回想起這短短一個月的裝修實訓,對于我來講,可以說是最為豐收的一個月。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第一套方案中,對于三室兩廳兩衛(wèi)一廚的設計,我把它設計成了中式風格,我發(fā)現(xiàn),在我看的關于家居設計中設計的中式風格,大多都只是在家具擺設上運用了古式風格,在墻體上很少作出古式裝飾。在我的中式設計中,我不只是在家具上作了裝飾,在墻體上也作了裝飾,在客廳與餐廳之間,運用了花刻木雕的六邊形隔斷,給人以古典、大方、高貴的感覺。在書房,我使用了嵌入式墻體的單人床,以便節(jié)省空間和以備不時之需。在廚房外面左手邊有一地方如不利用則浪費空間,所以我把它作了裝飾形的利用:以鵝卵石的鋪地,插上裝飾性的竹子。第二個方案中,我運用了旋轉(zhuǎn)式樓梯,在旋轉(zhuǎn)的灣處建了一水池,在池里設帶植物的假山,增加起生氣,給人以貼近自然、美麗、大方的感覺。這是針對我的設計方案所學到的東西。
在通過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從整體上學到了很多知識:
小房間變成大空間,把小房間邊大,就是利用人們視覺感受的特點,通過布置、色彩、光線等科學的`裝飾手段,改變現(xiàn)實的不利因素,讓視覺跳出小的空間,達到心境擴展而“擴大”的目的。
1、門窗的改造
將房間的老式窗子加以改造,如把水泥板窗臺換為大理石板材,并將其內(nèi)沿鋸磨成曲線性,將木制窗框更換成鋁合金窗,并在窗玻璃的周圍磨上一些花卉等簡潔淡雅的圖案;或?qū)X合金窗作成外凸的四邊或六邊,使小房間擁有“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再將傳統(tǒng)平推門改為推拉門,一節(jié)省開啟空間,門上用古雕花裝飾圖案,這一裝飾在我第一套方案里客廳與陽臺的交接處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2 、家具布置
小房間里如何解決必須家具與有限空間的矛盾,首先要注意的是家具樣式的選擇應力求簡潔實用,以及符合裝飾環(huán)境,避免過于復雜的造型,在我第一套方案的餐廳中得到體現(xiàn),我的設計方案是中式設計,所以我選擇了比較古式木制經(jīng)典的六人餐桌:其次是在家具的布置上應適當集中,避免凌亂無序。比如,可以在一面墻上作一套從地面至房頂?shù)恼w衣柜、組合柜或書柜,在我所設計的方案中,都采用了這種方式,節(jié)省了空間且看起來簡潔整齊,而在于之相應的空間布置小巧的桌椅和窗等,由此對比出空間的“富余”。
3、墻面美化
選用色彩適當?shù)耐苛虾蛪Σ?紙),可以是你的房間完全改變。柔和而輕快的淡色系列,會給你帶來教大的的空間感;若在墻面上相間的涂上兩種淺色的橫線條,線條與地面平行,由下往上逐漸由寬變窄,則會給人一種寬大明快、放大延伸的空間感覺;若在墻面上繪制或懸掛一幅海洋、森林等景象的風景畫,則會令人產(chǎn)生一種空曠深遠的感覺。
4、利用鏡子
人們都會有這種感覺,如果房內(nèi)的墻壁上有一塊鏡子,鏡子里就可以反映出全屋的景象,讓人產(chǎn)生一種房間擴大的感覺,這就是光學反射的作用,利用反射這一作用來“擴大”房間面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裝飾手段,。比如,在房間里與一扇大窗或門相對的墻壁上裝一面鏡子,你就會感覺到房間里似乎多了一扇門或窗,并能夠獲得一個新的光源,如果在鏡子的兩側裝上一對用鉤子掛起的窗簾,光學反射效果得到加強,效果會更好。
小房間變大,不僅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適,給家庭生活帶來樂趣。
在對墻面的裝飾上
家庭墻面的裝飾上,背景化、文化、強化、活化、簡化是墻裝飾的特點。
1、背景化
家里的家具定位后,墻面的裝飾應作為家具的襯托“背景、”去處理。
2、文化
墻面裝飾內(nèi)容力求有檔次、高品位,突出表現(xiàn)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
3、強化
墻面裝飾材料體現(xiàn)出實質(zhì)性的結構美、天然美的特點。可根據(jù)墻上飾品去選擇木墻、竹墻、大理石貼面墻、磚或青石貼面墻等。
4、淡化
對小空間來說,用飾物來淡化墻的封堵性。
5、活化
對廚房、衛(wèi)生間來說,其缺點是呆板和生硬。如果選用的是瓷磚有些變化,特別是采用陶藝藝術手法去裝飾墻面,可給人多一些享受和歡樂。
6、簡化
以前習慣用墻裙裝飾房間,如果顏色使用不當,就會雜亂無章,無法裝飾墻面。現(xiàn)在和以前不同的是,重視使用無污染綠色建材,涂料的顏色可以以淡色為主。
我們要把這些運用到具體裝飾中去
1、裝飾客廳-----墻面
客廳一墻面的裝飾一般以客廳電視機后的一面墻為中心重點裝飾,而沙發(fā)后的墻因主客人視線的關系只作配
景墻。中心墻可裝修成有白色臺階的小舞臺式樣,懸掛白色半透明幕式窗簾,并懸掛色彩鮮明的工藝裝飾畫,配以射燈照明,使這面墻很有層次感。
2、裝飾臥室-----墻面
臥室以“溫馨”為主格調(diào)。臥室靠窗頭的那面墻為重點裝飾。如果床頭墻面做“軟報”,并包成半圓形,長方形或扇形,既擴大了床頭的景觀空間,也可以把自己心愛的裝飾品布置在墻面上;愛好手工編織的家庭主婦,可以用竹子做墻的背景,掛上自己的編織品;在我的第一套方案的臥室中就得到了見證;還可以將結婚照片放大掛在墻面上;喜愛色彩的人可以用彩色射燈,將墻上裝飾品裝飾的更具“變幻”色彩。
3、裝飾書房------墻面
以書架和博古架組合,既有書又有工藝品、收藏品,使書房的文化氣氛更濃。在忘我所設計的書房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
4、裝飾衛(wèi)生間----墻面
衛(wèi)生間潮氣大,不適宜掛紙質(zhì)工藝品。選擇瓷板畫,玻璃畫或者選有圖案的彩色瓷磚貼在墻上,既有品位有很實用。
5、裝飾廚房------墻面
著面墻,應選擇與爐灶相對應的墻作裝飾重點。在吊柜和爐灶間的小空間,可以懸掛鐘、貼墻花籃等物品,既能讓主婦掌握烹調(diào)時間,又可調(diào)劑情緒。
總之,搞好墻的美化,將為起居起到“畫龍點睛”、“滿堂生輝”的藝術裝飾效果。
設計類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這次為期一周的電子工藝設計實習,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們了解電烙鐵的使用以及手工焊接的方法,其次是讓我們對實習過程中需要接觸到的元器件有基本的認識并了解它們的安裝方法。
二、實習過程
周一:上午在理教1-202聽劉偉老師講解電子工藝實習周的具體時間安排以各種相關知識;
周二:上午在自動化創(chuàng)新基地進行焊接練習,練習目標是40個電阻、20根單股導線、20根多股導線;
周三:上午在自動化創(chuàng)新基地進行焊接練習,練習目標是40個電阻、20根單股導線、20根多股導線。下午在自動化創(chuàng)新基地進行焊接考試,考試內(nèi)容是10個臥式電阻、10個立式電阻、10根導線(至少3根多股)、2個無極性電容以及2個有極性電解電容;
周四:下午在自動化創(chuàng)新基地焊接八路搶答器。
三、實習知識
3.1電烙鐵的使用方法
新的電烙鐵,或者使用時間長后要更換新的烙鐵頭的電烙鐵,在使用電烙鐵之前應該通電給烙鐵頭“上錫”。首先用銼刀把烙鐵頭按需要挫成一定形狀,然后接上電源,當烙鐵頭溫度能升到融錫時,將烙鐵頭在松香上沾涂一下,等松香冒煙后在沾涂一層焊錫,如此反復進行2到3次。在使用中,應使烙鐵頭保持清潔,并保證烙鐵頭的尖頭上始終有焊錫。電烙鐵不宜長時間通電且不使用,同時使用電烙鐵是,控制烙鐵溫度,并且控制好焊接時間。
3.2手工焊接技術
3.2.1焊接的注意事項
在焊接前,先檢查電烙鐵是否是最佳狀態(tài),焊接過程中電烙鐵應與電路板呈45度,花線刨開后應在裸線上鍍一層錫,鍍錫時應在裸線上先沾點松香,再開始鍍錫,這樣才能鍍上錫,裸線一端應緊貼電路板,放錫時應注意控制錫的用量,焊點要均勻,焊好后再剪掉多余的裸線,以防止虛焊,另外焊接過程中要注意防燙傷,以及不能損害元件和印刷電路板,焊接完后應檢查電路板是否出現(xiàn)虛焊和漏焊。
3.2.2對元器件焊接要求
遵循從小到大,先低后高,先輕后重,先內(nèi)后外的原則。
電阻:標記方向一致,高低一致;
電容:標記方向要仔細看,先焊無極性電容,再焊有記性電容;
二極管:正負極性一致,高低一致。
3.2.3印制板的拆焊
首先加熱焊點,使焊點上的錫融化,然后吸走焊錫,最后取走原件。注意點:不要硬拉元件,集成電路拆焊使一根一根的加熱,融錫,吸走熔錫后才能拆卸。
四、實習感悟
4.1周一
今天的實習,與其說是是實習,不如說是實習前奏曲,通過劉偉老師對實習周的簡單時間安排介紹以及其對于些相關知識的介紹,使我們對于電子工藝設計尤其是焊接工藝的了解有了較大的提升,也讓我們對于接下來的一周實習有了較大的期待。
4.2周二
今天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焊接,其實以前我就對那些工人師傅的焊接活挺感興趣的,但苦于一直沒有工具,但今天我真正體驗到了焊接的幸福感。第一次拿到電烙鐵,第一感覺就是“怎么沒有開關呀,每次都要拔插頭,太麻煩了”,上網(wǎng)百度來著,但毫無結果。但這已是無關緊要,待老師分發(fā)完通用板、電阻、導線、錫線之后,我迫不及待的便插上了電烙鐵的插頭,并開始往通用板上裝電阻。其實電阻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尤其是在被老師夸獎之后,更是倍感小菜一碟。但隨后的多股導線就讓人頭痛了,沒有專用的去皮鉗子,總是一不留神就剪斷了,尤其是在導線勉強夠用的情況下,更是糾結呀。好在黃天不負有心人,努力了好一陣子,總算是剪好了20根多股導線。或許是因為覺得焊機很有意思吧,晚上,我也依舊來到了自動化創(chuàng)新基地,繼續(xù)我的焊接時光。晚上的光線比較暗淡,所以焊接也不是很利索,甚至是在修補的'時候,將一個焊盤給焊掉了,導致徹底無法焊好一個立式電容,于是乎,我就焊了41個電容,希望老師能無視那個失敗品。
4.3周三
今天上午,和昨天可以說是如出一轍,依舊在進行著焊接練習。但下午就有些不那么幸福了,因為考試如期而至。焊接時很有意思,但考試總是有一絲的緊張。唯一的感覺就是手抖得不是一般的厲害,而且還更容易出汗。所以焊接起來很是不順,最讓我受不了的是我對線的長度需求產(chǎn)生了較大的誤差,導致浪費了幾乎一大半的單股導線,差一點就不夠用了。但不論怎么說,離考試結束還有十分鐘的時候,我完美的完成了作品,而且還對他的正面效果進行了修正,保證了視覺效果的好看,畢竟我是一個有輕微強迫癥的人,容不下一絲瑕疵的。
4.4周四
回想今天下午的八路搶答器的焊接,我真是不知道去何處哭訴,當然我自己的失誤是主因。其實總體來說,今天的焊接還是很不錯的,從開始到即將完成,我一直是做的有條不紊,先10kΩ電阻、再360Ω電阻和2k2Ω、100kΩ電
阻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但在在我即將完成的時候,卻猛然發(fā)現(xiàn)把兩個一般電容裝反了,我竟然忘了有大小的區(qū)別了,真是百般自責,但也沒辦法,只能拆焊了,但和昨天一樣,我又把焊盤給拆了下來,瞬間我真是有點想重做的沖動。好在勉強彌補了之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繼續(xù)做,最后還是可以用的。其次的一個糾結點,就是電池座的導線問題,老師沒有講解導線要如何連上去,雖然看著是要用螺絲刀將導線壓進去,但是又沒有螺絲刀,這是讓人百般焦急呀,于是各種問人,但完全沒有一個人能好好回答我,好在我想起來了以前見過很多都是直接將導線焊接在焊點處的,于是我也就這么做了,雖然焊得不是很好,但好在一切都好用。但我不得不吐槽的是,這個八路搶答器的質(zhì)量真是太次了,在我第一次排隊的時候,原本很好用的搶答器玩著玩著就又壞了,苦逼的只能是回去繼續(xù)倒騰,但把電池卸下來再裝回去又好用了,真是不想說什么了。就是在這樣的曲曲折折、這么多的吐槽點中,我結束了我最后一天的電子工藝設計,雖然不是很順,但我還是相當?shù)臒釔酆附舆@門技術的,希望以后還能有機會接觸。
五、總結
在大一,我們所學的都僅僅是一些理論知識,只是注重理論性,而忽視了我們的實踐性。而這一次的實習正如第一節(jié)課所體現(xiàn)的,并沒有多少要我們?nèi)ハ耄嗟氖且覀內(nèi)プ觥?匆粋東西簡單,但它在實際操作中就是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東西也與你的想象不一樣,就比如這次的焊接八路搶答器,看到電路板,整理一下元器件,我們就基本知道要怎么去做了,但當我們真正開始焊接時,卻總能出現(xiàn)各種錯誤。而我們這次的實習就是要跨過這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
總體來說,我是十分喜愛這次的實習的。我從小就對這種小制作很感興趣,喜歡把東西給拆來裝去,也喜歡自作主張的去修理家里的一些壞了的小電子品,雖然總是把東西搞壞甚至更壞,招來一頓罵,但我依然興趣不該。而如今,這一周的實習可以說投我所好,讓我得以放開手腳來拆來裝去。
并且,通過這一周的電子工藝設計實習,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獲益匪淺:
首先,對電子工藝有了初步的了解。這一周的實習讓我初步掌握了焊接這門精細活,并對不同元器件的焊接以及一些注意事項有了足夠的認識。這些知識與技巧不僅在這一周的實習中有用,在以后的學習中甚至是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同樣有著有著現(xiàn)實意義。
再者,充分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高中三年的學習,可以說是將我們的動手能力徹底扼殺,大學第一年也依舊如此。但沒有足夠的動手能力,就何談在未來的科研尤其是實驗研究中有所成就。而這一周的實習,可謂是讓我們年久失修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
正所謂實踐出真知,縱觀古今,一切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源自于實踐,而這次的電子工藝設計實習可以說是我們將理論付諸實踐的第一步。對于這第一步,我會銘記于心,但我同樣盼望著第二步、第三步希望在一次次的實習實踐中,我的動手能力可以得到質(zhì)的飛躍。
【設計類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設計類實習報告10-21
設計類的實習報告08-13
設計類實習報告05-17
設計類的實習報告06-24
設計類實習報告模板07-20
(熱)設計類的實習報告12-09
設計類的個人實習報告08-13
設計類實習報告(6篇)10-15
設計類的實習報告8篇07-14
設計類的實習報告(8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