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計劃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計劃1
一、讀書學習
1、繼續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理解《指南》的結構及其內涵。
2、閱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學習怎樣理解和實施《指南》。
3、每周閱讀《幼兒問題行為的識別與應對》、《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窗邊的小豆豆》、《給教師的建議》。養成閱讀的.習慣,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
二、專業能力及專業技能
1、繼續加強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如:簡筆畫、琴法等。
2、提高的普通話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
3、多學習多看書刊報,提高自身寫作能力。
4、多關注幼兒環境創設,思考創設更適合幼兒學習生活的園區環境。
三、教育研討
1、積極參加名師工作室的培訓,與名師及工作室學員多學習交流,不斷總結反思,提高自身的素質與水平。
2、積極參加園區各種培訓及教研活動,與老師一起研究探討,總結經驗,在反思中進步。
四、課題研修
參加園區課題研究“民間游戲在幼兒園的運用于開發”,前期收集相關的資料。
五、專業寫作
1、每周兩個教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2、每周兩個幼兒觀察記錄
3、每周對本周的工作結合閱讀書籍,進行總結和反思,寫出心得體會。
4、每學期任教領域優秀3篇。優質教案1篇。
5、班級學期教育教學計劃,家長隨訪記錄,家長會,班級幼兒素質分析報告,學期工作總結。
六、交流分享
1、每周與本班老師交流本周幼兒情況,總結自己工作的不足與下周改進。
2、每周園區周前會的讀書分享。
3、積極分享外出參觀幼兒園的環境照片。
七、示范引領,傳幫帶
1、在師德師風、自身素質方面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示范作用。
2、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對本班老師及時指出問題所在,并反思總結,一同改進。
八、成果展示
1、撰寫幼兒觀察記錄1篇,發表于園區第一期園報。
2、參與區幼兒教師戶外體育游戲決賽,雖未取得成功,但可積極鞭策自己更加努力。
以上就是我的學年研修計劃,我將嚴格按照以上計劃執行,以便更好地促進自己專業素質的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計劃2
一、基本情況
xx區洋北中心幼兒園現有教職員工23名,一線專職教師12名,保育老師6名,崗位合格率100%,大專學歷83%。教職員工工作經驗豐富,教學及專業基礎扎實,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大家恪守“愛”的園訓、“團結、務實、創新、奉獻”的園風,堅持“民主、尊重、支持、鼓勵”的教風。振奮精神、積極進取,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已經形成;教師能用《綱要》的要求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站在孩子的立場解決孩子的問題,以正確的兒童觀組織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用心關注幼兒的個體情感與能力發展,尋找適合孩子的教育。
二、主要培養目標及措施
以“優師德、高素質、會研究、勤反思、有專長”為培養機制,加強骨干教師的推優力度和輻射作用,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群體智慧與合作能力,使骨干教師能引領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以“學、研、培”三方結合的形式,開展各種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爭取五年內,幼兒園省、市、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達20%,園級骨干教師達50%以上,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具有教育智慧和創造激情,有思想、有能力、有特色的骨干教師群體。
1.利用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進一步加強師德教育。加強對教師愛崗敬業的教育,當好幼兒的鏡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真正做到教師的言行舉止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全身心地投入幼教工作,有效的將新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
2.進一步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工作規程》;學習《早期教育》、《幼兒教育》、《幼教博覽》等專業雜志上的先進經驗。鼓勵教師利用教研活動和其它時間進行教育教學法規和國內外教育信息,不斷轉變和更新教育觀念。
三、階段培養目標和個性發展目標。
1.20xx年9月—20xx年7月(兩年)。
針對需要有計劃的選派各個不同崗位的老師外出學習,參加各種專業技術培訓。在園本教研中,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一課多研、學習沙龍等教研活動,重點培養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和班主任工作、計算機技術及新教師崗前培訓等工作。主要工作及措施如下:
(1)20xx年全體教師參加區教育局組織的繼續教育學習,并要求人人參加,人人通過過關考核。
(2)20xx—20xx年重點提升教師專業基本功。20xx年暑期教師崗位培訓,第一講:“如何進行有效備課?”,第二講“如何觀察了解幼兒的需要”,第三講“如何做好配班工作”,第四講“如何撰寫高質量觀察筆記和教后反思”。20xx年暑期舉辦35歲以下教師基本功比賽。
(3)以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為契機,激勵師傅和徒弟以老帶新雙向成長。
(4)20xx年舉辦幼兒教師計算機培訓班,要求40歲以下的教師必需參加。學習電腦備課、課件制作等技術。
(5)充分利用園本培訓,教研活動,使每位教師有平等的展示機會,逐步形成每位教師不同的教學特色,并使幼兒園的骨干教師在活動中脫穎而出,在省、市級優課評選中拿大獎。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6)選送外培工作。提供多種多樣的學習機會,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觀摩,開闊眼界。本學年我們將爭取更多的學習進修機會,鼓勵新老師、骨干教師不斷學習,開闊視野,提高綜合業務能力。
2.20xx年9月—20xx年7月(兩年)
本階段主要是對新教師和生活老師實施進一步的培養計劃,使其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適應和熟悉幼兒園的保教工作。同時,采取各種手段激勵每一位教職員工開拓進取,求實創新,人人有成功感,個個在原有的基礎上往前進。市區級骨干教師、教學能手達40%,本科學歷達60%。初步建成一支師德高尚、理念先進、素質精良的創新型、示范型教師隊伍。主要工作及措施如下:
(1)繼續給老師創造盡可能的學習、進修機會,為老師參加專業自學考試提供時間便利。同時選派各個不同崗位的老師參加各種教學與學術會議,參加各種專業技術培訓,提升師德素養。
(2)舉辦每學年一次的優文評選,每學期一次的優案、優課評選活動。同時把握一切外出參賽機會,鍛煉教師成長。
(3)以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為契機,激勵師傅和徒弟以老帶新雙向成長。
(4)以園本教研為抓手,培養能獨立主持課題研究的科研型老師。
(5)以省優質園的規范要求為切入,在xx區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在社區的榜樣引領作用,把有能力想進步的老師推向前臺,鍛煉成長。
(6)《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知識競賽,以年級組推選代表2名,參加幼兒園評比。
(7)中青年教師崗位培訓第五講“如何學會解決孩子之間的糾紛問題”,第六講:“區角游戲材料的`豐富與組織”。
(8)全體老師新教材教法培訓及考試。
(9)教師彈、跳、唱、畫等專業知識基本功大賽,要求35歲以內的一線老師必須參加。
(10)建立幼兒園獨立網站,班級建立家教“博客”,老師人人能從網上與家長交流溝通,取得家長最大的支持與信任。
(11)實施電腦備課制度,針對老師不同的需要給予相應的指導。
(12)舉行課件制作評比活動。
3.20xx年9月x20xx年7月(一年)
加大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力度,盡可能地把年輕有為的教師推向年級主任、班主任等管理工作的平臺。實現省、市、區級骨干教師、教學能手達60%的理想目標;實現我園教師隊伍年輕化、知識化、活力化的發展前景;構建一支師德高尚、理念先進、素質精良、具有團隊精神的創新型、示范型、研究型的教師隊伍;健全與教師個性特長相匹配的自主發展機制;形成一批在市、區有一定影響的教學骨干與特色教師的群體力量。主要工作及措施如下:
(1)加強園本教研制度的管理工作。園長、教干深入班級,了解教師的教學教研需要,從源頭抓起,從孩子感興趣、喜研究的問題開始,展開教學與研討活動,讓老師們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探尋教育規律,總結教育經驗,促進教學相長。
(2)加強理論學習,利用多種途徑幫助教師樹立新型的現代教育觀念,實現新時期教師角色的轉換,成為終身的學習者、生命的關懷者、平等的交往者、寬容的教育者,并引領教師向科研型、學者型發展。
(3)幼兒園開展各項專業知識與能力的競賽活動,進一步拓展廣大教師的自育空間,培養她們自主參與園本教研意識和自覺的學習習慣,讓她們勇于挑起教育、教學、教研的大梁。盡可能地把她們推向教學比賽的前臺、教育改革的前臺及教學管理的前臺,讓“徒弟”從“岸邊戲水”到“搏擊中流”。
(4)本科學歷達80%。
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計劃3
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更快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工作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和自身發展要求,特制訂本學期個人研修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校本教研,努力改變自己,學習新的知識和教學方法以適應現代課堂,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提升師德素養,以求對學校的發展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
二、研修目標
1、通過學習《教師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做到德高為范,學高為師。
2、通過學習《規范》《綱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能上好每節課
3、通過研修,能備好每一節課,會寫反思、會寫案例分析。
三、研修內容
1、學習幼兒園的各項教學要求,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2、與同事合作,共同備課,撰寫案例與分析,上好每一節課。
四、具體措施
1、堅持個人與集體學習,以個人學習為主,多與同事交流,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2、按時按要求積極參與教研組的集體備課活動,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積極發表個人的見解。
3、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爭當優秀。
4、參與課題研究,為課題積累必備的材料。
5、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管理行為,不斷地總結經驗與教訓,促進自己不斷發展。
總之,本學期我將在本計劃的指引下,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這是新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課程改革實驗的需要,更是課程改革順利開展的制度保障。只有積極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才能促進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實施,才能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師在校本教研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教育更具有效力,使學校更具有活力,使教師更具有能力。
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計劃4
未來教育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而新一代人才素質的提高,關鍵在于其培養者──教師素質的提高。據我們的學習、研究、經驗,培訓我園制定了以下目標:
1.“師徒幫帶”模式
這是青年教師職初崗位培訓的有效模式,它可以大大縮短青年教師對崗位、教育教學常規、過程的熟悉與適應期,幫助其更快地了解幼兒、了解教育,并在職業意識、責任感、事業心等方面受到老教師的積極影響,同時也促進新老教師雙方對教育教學過程的思考和研究。對新來的教師進行以下四個階段的培訓
A.第一階段,熟悉學習我園的規章制度;
B.第二階段,熟悉了解我園一日常規見;
C.第三階段,為見習期,以老帶新,讓新來的老師跟班學習;
D.第四階段,放手讓新來的.老師自己帶班,教研組長指導
2.“現場觀摩,即時反饋”模式
在教師學習、思考、實踐的基礎上,由園領導組織或有經驗的教師共同觀摩其教育教學、師生互動過程,然后,進行評析、反饋,或自評或他評,然后再實踐、再反饋。因而形成一個“學習、思考──實踐──評析(自我加他人)──再實踐──再評析”的過程,這是一個不斷自我剖析,同時把他人評析進行內化、調整教育實踐的過程。使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調整,對提高教師的實際教育意識和能力具有極為突出與明顯的效果。
3.“指導”模式
這種模式是針對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師生互動過程中出現的教育行為失誤、疑惑和難題等,由優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指導。我們采用原理教授、示范觀摩、案例評析、現場訓練、即時反饋等多種形式,以幫助受訓者提高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行為的自控意識和自覺性。
4.“雙線交叉”模式
指教師同時進行兩類培訓,部分老師利用暑寒假時間進修深造,部分老師利用晚上時間進行其他技術等級培訓。兩者有機結合,交叉進行,能使教師的業務知識和教學能力不斷提高。
【幼兒園教師培養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教師培養工作計劃06-21
關于教師培養工作計劃11-06
初中教師培養工作計劃11-01
青年教師培養工作計劃05-21
培養新教師工作計劃06-08
培養青年教師工作計劃11-20
骨干教師培養工作計劃06-27
青年教師培養工作計劃06-27
指導培養青年教師的工作計劃10-19
(熱)骨干教師培養工作計劃06-27